当前位置:888贵宾会-永信贵宾会 > 方案 > 

校企合作方案最新8篇-888贵宾会

  • 发布时间:2023-10-25 12:22:32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虎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校企合作方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虎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校企合作方案 篇一

关键词:房地产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校外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38-001

一、校企合作背景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关系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需要一批既掌握扎实的房地产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营销技能,同时能将营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转化为房产行业营销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010年,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置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房产营销专业方向。如何针对宁波房地产市场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培养接地气的房产营销人才,是市场营销专业房产营销方向建设的重中之重。

市场营销系经过了多方调研,最终选择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企业的市场资源、行业优势、经营服务平台开展教学,实现应用型房产营销人才培养目标。2013年4月,本校与宁波市华星房产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在校企联合办班、共同设计方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开发应用型教材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通过近两年的合作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方式和内容

1.定向培养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

企业参与市场营销专业房产营销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共同编写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大纲,研究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开发房产营销综合实习教材,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提供保障。主要定向培养以下人才:业务组长、专案副理、专案经理、项目总监等。

2.校企联合办班,订单培养

“校企房产班”课程内容涉及房产基础知识、房产市场调研、房产888贵宾会的文化、房地产市场前瞻、沙盘演练等等,理论课程结合实践课程。全程由企业优秀师资进校内授课,校内指定教师负责跟进。对学习合格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评选优秀学员,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房产企业实习机会。

3.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阶段实习和定岗实习

我校与宁波本地优质房产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和相关设施,学校企业共同制定学生校外实习计划,并协同执行,加强校企之间交流互动。

三、合作成效

1.联合办班成效显著,输送应用型人才进企业

“校企房产班”实施“校内课程打基础”、“校外优师进讲堂”、“实习基地练实战”的培养模式。通过联合办班课程(以企业为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方案)与房产方向课程(《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经纪》《房地产营销策划》《房产营销综合实习》)相结合,企业案场阶段实习,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房地产营销基础知识,又能通过实习实践,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操能力,成为应用型房产营销人才。“校企房产班”已开设两期,通过第一期小规模试点办班,第二期的全员参加,华星房产班已经累计培养了146名学员,优秀学员6名;为企业输送应用型房产人才共计38名,企业总体评价较高。

2.引进企业优秀师资,提升房产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房产班”引进19名企业应用型讲师进校授课,他们房产营销策划实战经验丰富,岗位涉及研展事业部、创作事业部、综合服务部等多个部门。企业应用型讲师的引进,使房产营销学生能全方位学习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建设、开发经营、营销策划等多个方面,不仅加深学生毕业前对房产行业的全方位、多层次了解,还培养了学生成为合格营销人的基本素养。

对于“企业讲师进讲堂”,学生普遍反响热烈,课程内容接地气,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3.房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效果显著

我校房产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已累计接纳实习学生112人次,配备校外实习指导教师11名,出色地完成了校外实习任务。实习内容涉及销售案场接待(来访客户、来电客户、投诉客户)、案场销售、案场策划、置业顾问、市场宣传与推广等方面。企业方专门设立专项对接小组,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校外实习方案,开发校外实习指导书、校外实习手册,归档相关资料。房产基地先后接受学校地方服务处、教务处的检查指导,获得好评。2014年11月又接收了校外评估专家的检查,通过现场走访,与学生和企业接触访谈,校外专家对我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效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通过两年的合作和交流,由校企共同编写的《房地产营销综合模拟》(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已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本教材共设六个综合实训项目:房产营销环境调研、房产营销策略调研、房产营销策划、房地产营销案场管理、房产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房产经纪与。综合房产项目从营销策划、案场管理、销售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实践性、应用性强,填补了指导本科层面房产营销实践教学的教材空白。该书已投入两轮使用,效果良好。

5.宁波房产营销的“黄埔军校”,培养效益辐射更多企业

通过与宁波房地产公司的合作,我校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扩大了在宁波房产界的影响,被业界誉为培养宁波房产营销人才的“黄埔军校”。先后已有多家宁波房产企业慕名前来与我们洽谈合作。我专业已与宁波十多家房地产企业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 篇二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企联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12-03

1 校企合作的历史回顾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必不可缺的元素已被各大中专院校普遍重视。我国自有职业教育以来,校企合作就一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发展,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教育,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培育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得到了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纵观校企合作十几年来走过的历程,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单一性合作 这是一种校企被动式合作,由行业主管部门下达指令性培训和学生实习计划。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校企合作就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高职教育出现前的校企合作,可以把这段时期的合作称为单一性合作。其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企业开展短期人才培训、学生到行业企业实习这两个方面。因为当时的职业学校基本上是以行业办学为主,为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短缺问题,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下指标的办法,要求学校为所属企业采取短期培训或轮训专业人才的方法,解决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在学生实践方面,由于招生规模是严格按计划招生,学生就业也是由主管行业分配工作,所以学生到企业实习也是以行业通过行文的方式给企业下指标的办法,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跟班实习。这种单一性合作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一般性合作 合作模式为学校在企业挂牌,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对学校管理机制、招生与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教育规模、招生规模急剧发展,原来由行业主管的学校逐步归并到教育部门管理,学生由包分配逐步走向自主择业,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原来由主管行业指令性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就不复存在。为解决学生实习问题,学校纷纷与区域对口企业合作,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由若干个企业接受对口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生产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的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场所,学生获得锻炼;另一方面,企业也能以较低的成本雇佣一批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借助学生实习期对其进行考察,选择优秀学生日后加入企业工作,也有助于企业发掘人才。

紧密性合作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在学校开设专门的专业班级,班级教学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设定,企业不定期派代表到学校介绍888贵宾会的文化、企业规范和技术等,学生生产实习等到对应企业的对口部门实践,毕业时再由企业通过考核上岗;在技术交流方面,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实践锻炼,企业专家与教师进行技术创新等交流;另外,企业将需要技术攻关的问题以立项的方式或资助的方式交给学校,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或永信贵宾会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并将研究成果或设计方案交给企业,用于改进生产或提高管理效益等,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职教集团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紧密性合作方式只是学校与几个关系相对好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要求,更不能有效指导校企之间开展更广泛的合作。由此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由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应运产生。在这样一个集团中,不同主体可以充分发挥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集团内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从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建立和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形成和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系统培养技能型、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能。

校企联盟 无论是紧密性合作还是职业教育集团,都没有很好地实现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大多数学生就业有机结合。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位置。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便产生了专门服务于学校和企业的第三方,即校企合作联盟服务平台。其实质是为校企合作的支持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合作单位协助学校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职业规划、创业及礼仪等培训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实习的接收单位、在校创业的项目支持及毕业生就业的接收单位等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大赛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支持;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企业内部员工涉及礼仪、营销及888贵宾会的文化建设等全方面的培训支持。

2 校企联盟的发展过程

2009年,深圳市智邦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了校企联盟概念网,是一家主要为企业和学校提供大中专学生供求信息平台服务的专业网站;2012年,广州睿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辅导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平台”,专注于高校大学生人力资源与中小企业创业项目的优化整合;到2014年11月,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在江苏各地成员单位达140多家,合作目标是推动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学校人才培养合作等。

2014年4月,中国校企合作联盟(china associ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简称casec)正式成立,宗旨为“跨界、融合、创新、协作、共赢”。“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有效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一个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产业化新机制、新模式的运营,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1]

2014年11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莱芜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指出,成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校企联盟作为校企合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如前面所述,目前就紧密型校企合作和职业教育集团声势造得很大,各个学校介绍校企合作经验也是头头是道,不能排除少数校企合作效果好的个案,但多数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和期望值。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可以说学校为之付出很多努力,收效不高原因还是责、权、利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资料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699万人,而高校毕业生真实的平均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容乐观,分别为66.3%和39.7%。就业率降低不是用人单位减少了用人指标,而是招不到满意的人才。”[2]为什么校企合作发展到今天,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校企合作的空间潜力在哪里?学校的优势除人才培养外,与企业合作的科研优势、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等发面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对高职教育学校而言,接受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先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项目非常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对学校的认识不够,把这方面的项目交给学校不放心;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少,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实践能力未达到企业要求的熟练程度。教师不承担企业生产技术开发和服务管理等项目的实践,就无法深层次了解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培养的学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切合度就不够,就形成企业人才需求大而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矛盾。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联盟平台就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的选择而被推到了前台。利用校企联盟这样的平台,建立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帮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转型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 校企联盟推动校企共同培养人才质量内涵提升优势

校企联盟的政策导向优势 校企联盟平台与一般的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同的是,它作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是专门为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平台。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可安排“专门人员跟踪研究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校企合作进展情况,开展校企合作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和相关领域内的专题调研,有关校企合作的综合和专题分析研究报告”[3]等,这是一般学校和企业不能单独完全做到的。因此,校企联盟政策导向优势表现在其研究报告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校企合作的效果、质量与问题,为政府制定企业与学校合作方面的规范、促进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自律行为、维护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利益关系提供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人才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息,为学校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信息,为政府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提供建议,使得政府在制订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发展模式方面的政策更具备导向性和实用性。

校企联盟的市场调研优势 校企联盟相对于单一的学校能较好地发挥在市场调研方面的优势作用。市场调研历来为各个学校所重视,在专业建设、新专业开发、学生就业等方面,学校招生就业部门或各个系部都要利用一些时间专门组织进行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但这种市场调研的缺点是各个学校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多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局部现象,有些调研更像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几乎都开设,课程体系同化现象严重,学生就业困难,但各个学校变着法儿都在招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从人才需求角度看,利用校企联盟平台的独立性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对联盟内的合作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模式、企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质量以及学校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其调研结果更具备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为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学校与企业对已有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也可代表学校和企业反映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困难和诉求。

校企联盟利用平台优势,对同一行业内外的校企合作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合作,实现联盟内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赢。对学校而言,在学生就业方面,校企联盟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企业的需求,建立案例库和永信贵宾会的解决方案库,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和专栏,为企业和学校提供查询和不同需求的咨询,提出双方较满意的合作方案,使企业和学校深切感受到校企联盟能够给他们帮助,引导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切实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校企联盟的宣传优势 校企联盟作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联盟中的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其媒体的宣传影响力更具有说服力。因此,通过联盟向社会推荐联盟企业与学校在企业生产、经营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在联盟成员内优先采购和选用。为联盟内的学校和企业营造沟通、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校企合作成果交流会,征集和推广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和优秀永信贵宾会的解决方案等,树立和推广优秀校企合作典型。为联盟内的学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助,促进整体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资料

[1]中国校企联盟[eb/ol].http://.

[2]易洪雷,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管理,2001(4).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 篇三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30-02

一、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兴起背景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发展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的实践岗位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依然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相分离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能力的学科型人才;另一种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技术型人才,无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双向型”综合人才。

基于这种培养弊端,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注重将企业、学校、个人三者的要求与能力有效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建设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订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去进行具体的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融合。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相关的建设专业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日益重视。由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缺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便发挥了重要的建设作用。

1.充分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发展。在校企合作建设方案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资源、资金支持、技术保障以及实习基地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企业与学校的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在享用企业支持的同时也要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人才应用类型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一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高校建设资源短缺、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不足的发展难题,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保障。

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建设的深入演化,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就业难、难就业”成为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尤其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这样的应用性专业而言,国家需要大量的园林人才,拥有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但是本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技术缺乏等发展缺陷。基于目前的种种发展问题,有必要采用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岗位的具体需要,高校组成学生发展队伍,与具体的建设岗位签订人才“订单”,实现一项或几项技术的专门化发展,不仅为企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促进了学校专业的整体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

三、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问题

1.根据现实需要制订未来发展计划。在进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确定好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避免有效的资源浪费,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以及社会要做深入调查和研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问卷调查、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等,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在空缺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

2.专业化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建设者和帮助者。目前,高校的教师多为高学历、高院校出身的优秀教师,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活跃的教学思维,但是却缺乏具体的实践能力。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而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又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技能,将会阻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的签订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学习。

3.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定向培养。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更好的实践,尽管人才的定向培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培养性,但是定向性人才培养可以更快、更稳的促成和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有效养成。风景园林专业一般都开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高校,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搭建了更加有力和广阔的平台。在实践基地建成之后,学校与企业可以指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人才,消除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提高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根据现实社会需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社会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风景园林专业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为了避免有效资源的过度浪费,学校首先要有充分的社会调研,可以利用“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调研报告”等,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例如,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都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热门发展方向,所以,学校可以针对具体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培训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投身于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具体实践机会。风景园林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学校专业课学习,由于生态植被的生长存在季节性与周期性,所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时间,争取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将不同的专业课按照课程种类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时间,在一门专业课结束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充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春季是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所以实践课可以集中安排在3―5月份进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性完成实地考察、设计图制作以及具体规划建设过程。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定向性”培养。虽然人才“定向性”培养目的性比较强,缺乏灵活性,但是“定向性”的人才培养可以加速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养成。很多高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高校所在区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利用经济区域的优势,与更多的优势对口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有目的和有方向地培b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能有效的提高单位用人的成交率,学生顺利就业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从心理上提高其自信心,使其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校优化考核,及时制定利于就业的政策,企业也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培养“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谓“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自身技术能力,充分掌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知识,并且要具备系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授表达能力。因此,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相关专业课程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园林专业竞技大赛以及深入教学基地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对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惩罚,或者让其深入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不断增强教师的薄弱技能,为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开发稳定的后备建设资源。

五、结语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订单式”人才建设体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不断完善与融合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园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应用型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模式 篇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选择

综观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凡赢得社会肯定和信任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高职教育是否能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由于各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校企双方合作的主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所以各学校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关键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在订单培养、企业冠名、企业引入、职教集团、股份制实训基地等合作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由于各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校企双方合作的主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每所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也各不一样。笔者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梳理,根据校企双方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将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归纳、概括如下。

(一)见习式培养模式

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实习协议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生产和服务的现场接受熏陶和磨炼,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讲课,编写教材,借用企业工作场地现场理论教学,实行实务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合。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这与我国职业人才培养以学校本位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其特点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制定并执行。

2.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

3.前期课堂教学和后期企业实际操作培训(实训)相结合。

4.在合作中,主动权在企业一方,企业能否支持、支持的力度如何主要取决定企业。

(二)订单式培养

即学校依照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在与用人单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结合用人单位确定的人才规格与标准,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即“人才培养与用人协议”,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方案与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商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方案,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采用“量身定做,订单培养”这一模式时,往往冠以合作企业的名称,诸如“海尔班”、“海信班”、“富士康班”、“三星班”等。其特点如下。

1.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双方共同建立工作小组。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顶岗实习计划。

3.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岗位明确,要求清楚。

4.经考核合格后毕业生通常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

(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开发新专业(新职业)的合作办学协议,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www.huzhidao.com≥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生产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其特点如下。

1.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2.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

3.在校内为学生提供了—个固定可靠的实习培训场所,同时可以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人员。

4.企业参与学校部分管理工作。

(四)校企合一

就是校企双方全方位融合,即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企业都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其中,人才培养成为企业份内之事。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校企合一是企业与学校全方位的整体融合、深层融合,在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其特点如下。

1.校企双方理念上、文化上相互渗透,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整体参与。

2.将企业生产过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

3.学校和企业实行一体化管理。

4.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五)职教集团

就是由若干所学校和相关企业联合组成产教联合体。就是由过去单个学校对单个企业,转变为学校群对企业群,以“教育群”服务“产业群”。其基本特征如下。

1.职教集团不同于企业集团,它是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的联合体,不以盈利为目的。

2.各成员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3.各成员单位在集团章程(契约)约束下,进行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及相关服务活动。

4.职教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随着生源的持续减少,我国高职院校将面临新一轮洗牌,一些办学没有特色、地域优势不明显的高职院校将面临发展困境。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客观性、重要性,在客观、仔细、认真地分析自身优势、特点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校企合作的绩效和学校的竞争力。

(一)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

对学校而言,其价值在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及解决实习场地、实习设备不足、学生就业问题。对企业而言,其价值在于可以随时招募到高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借助学校的信息、师资与888贵宾会的技术支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扩大企业宣传,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等。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否建立合作机制,取决于双方利益共同点的寻找与把握,取决于合作能否给双方带来良好的效益。因此,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事,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帮助和支持,而是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

(二)在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时,应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兼顾企业和学校的利益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行为发生的主体,双方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学生,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能力来彰显其办学质量、特色,企业则通过获得高素质劳动者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发展。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选择时,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和出发点。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应循序渐进

校企合作模式根据校企双方参与的程度不同,分浅层次合作、中层次合作、深层次合作三种形式。见习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都属于较浅层次的合作,也是校企开展深层次合作的必经环节,没有这些合作做铺垫,深层次合作也无从谈起。在一般性合作和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优选合作主体,这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前提。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急于求成,更应当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改变企业“只用人才而不培养人才”的习惯,促使它们参与校企合作,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从国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看,“校企合一”模式应该是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四)从学校专业或专业群层面选择合作方式与合作对象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制定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准入标准,选择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一些声誉好、规模大、管理正规并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这些企业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掌握采用行业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技术,国际化程度高;二在行业中影响较大,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三有技术需求且重视技术人才;四888贵宾会的文化氛围好,注重员工培训;五热心支持学校工学结合,企业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依托行业与专业领域创建特色专业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源泉。

(五)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找准切入点

校企合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的,比如提供工作岗位的合作、提供见习机会的合作,向教师提供岗位的合作、投入时间的参与方式的合作、以捐资捐款的方式参与的合作等等。但校企合作应有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应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双方应以此为切入点,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选择适合且需要的内容进行合作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有实力的学校要发挥优势,寻找和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创新的、个性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并占领市场,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的零部件等进行有效改进,取信于企业。不同的高职院校、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实际,选择合适的项目合作,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合作内容。

(六)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时,并不是单一的,可能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往往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多个不同专业、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企业也与多家学校建立多种层次、不同需求的合作关系,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家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而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的多方需求和各自优势特点进行的更大更广泛的合作。由于校企合作深度是多层面的,广度是多方位的,因此,在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时,并不是单一的,而应是两种或多种模式的组合应用。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校企合作模式,最终都必须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众多校企合作模式中,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职教论坛,2010(16).

2.阚廼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选择和实践要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3.王振洪。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2011(11).

4.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校企合作方案 篇五

随着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下的大力发展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是创新及教学体制改革,针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达到培养目标,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实现各自利益索取的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具有一线工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国外也是这种职业化的培养模式,早已成为国外经济强国的基本培养模式,在欧美等国家早已推广,如美国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日本的通过实习职业训练制度培养模式,澳洲的以tafe为主要培养模式,英国是工学结合的学徒制的创新模式。

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永远离不开校外实践、培训,离不开校外基地(合作企业)的参与,在具体实施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地区其教育方式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知不同,教育培养方式有所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在我国已经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 政府在校企合作政策支持力度 随着国务院出台的大力推进职业化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后,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化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办学,联合企业、发挥行业优势及吸取社会力量办学。高职院校办学不能离开与企业合作,确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之后国务院又出台新政策,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我国职业化教育,要求在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做到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让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里包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2006、2007年又相继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创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2010—2020年要求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国家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的法规,使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

纵观我国职业化教育建设,国家提出建立高职院校职业化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和周边地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展教学研究,并推广校企合作的示范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办学研究,根据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校企合作产生了几种形式,如企业寻求高职院校为自己培养人才;高职院校联系企业进行培养以及院校;企业紧密结合做到软硬件资源无障碍共享,达到学校、企业共同长远发展。

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着毕业人数多,但是计算机行业技术知识更新快,一方面就业缺口大,另外一方面高职计算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严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填补就业缺口。造成这个局面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扩招的原因,也有就业专业需求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没有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及时与当前就业需求保持同步。急需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能否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也早已成为解决就业与需求的关键。特别是在计算机行业,软硬件技术更新快,实践操作需要及时培训跟上,属于学完就有可能被淘汰的前沿专业领域。计算机领域就是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高职教学中需要引进校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源、生产实践操作经验,所以说校企合作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更加重要,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化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为我国现有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已经推广开,不过,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力度及政策引导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高职院校的教学本质就是开展校企合作,也得到了各地、政府单位、企业的认可,但是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认可并不代表参与实施,需要地方及上下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在高职校企合作中政府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只有产生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才能进一步改革校企合作开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办学指导思想是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也是非常重视与企业合作,但是部分企业在支持力度上有多方面原因不予配合,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走形式、虎头蛇尾,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所以说校企合作是多方面合作的教学模式,一头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如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仅限于计算机领域内的合作,需要跨行业开展,比如建筑类专业需要建筑cad制图、室内装潢设计的photoshop、3d studio max等与计算机息息相关的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就可以去实践学习,所以说跨行业的校企合作是可行的,这是对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一方面是政府、学校、企业的政策、资金、人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回报比,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效果让校企合作成为部分企业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没有深入,学校只是单独去找某个企业去参与某—个专业的合作,没有做到与这个专业在企业的行业部门参与进来,没有做到从某—个领域整体协调合作。没有产业协会的参与,造成合作企业单一,合作关系不稳固,不能形成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不易形成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繁多,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培养目标,就需要针对计算机专业推行一套全新的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新的教学课程、考试、实践评价体系,全方位的从每个校企合作的参与方的角度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合作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企业调查,结合校内、企业专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学校说了不算,只有企业是最能了解当前计算机专业需求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就是以企业为主导,学校需要去企业调查、分析以及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当调整,把计算机行业的最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具体课程设计就需要企业参与并提出要求,针对培养目标、教材、硬件资源及教师的结构提出相应的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企业所需。

学校方面则通过校内专职教师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同时加入企业调查数据、企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课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校进入计算机专业企业进行调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汲取企业专家的合理意见,建立计算机专业岗位群培养计算机专业软件编程、技能操作多方位发展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跨行业就业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既有能维护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能力,还需要能及时掌握其他行业软件的操作维护能力。还能简单的维护解决企业内网出现的问题,在非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中,计算机人才就需要有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需求上,可以根据需求标准进行适当教学调整,针对系统调试、硬件安装的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习惯软件编程、设计的进行软件开发教学。做到让学生强的地方更强,弱的地方不弱,做到专业课必须达标、公共课做到不挂科的层次教学。及时学习开展一些当前最新的课程,如网络交易安全、手机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使用课程,让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合理、全面。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包括计算机等级证书获取,如程序员证、操作员证、以及微软认证等。

改革授课方式,改变之前的章节式教学,变成项目式教学,通过—个个的实例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实例完成。项目式教学法让所学的知识点围绕怎样解决实力问题,能让学生合理地把计算机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为将来工作能做出好的项目。

项目式教学主要采用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方法,课堂上将—个大的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实例,然后—个个的完成小的项目,最后一总结把所有项目汇总,这就解决了—个大的问题。通过分解项目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知道哪部分需要提高自己,哪部分自己已经熟练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让教学离开教室走向校外,如参加竞赛,学校提供资金、资源、教师组成代表队,并对优秀选手进行适当的奖励,鼓励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一些行业计算机类的创业大赛,制定创业目标,让学生学习开设网店从b2b转向c2c,融入到真实商品交易环境中去。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方案 篇六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措施

当前,在我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因为学校没有与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对学生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计算机教师与学校必须要重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确保能够完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机制,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工作中校企合作对于计算机知识教学而言起着直接影响,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质量、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计算机教学力度。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培养计算机技能创新型人才。主要因为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会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自主适应企业并为其提供服务,可以有效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其树立经济、教育以及经济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无论是对人才技能要求,还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了解之后,都能针对计算机用人岗位制定知识培养、技术培养、工艺培养等教学模式[1]。

第二,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有利于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在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期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岗位认知,进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时,学生还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主要因为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最新的教学技术与市场信息,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2]。

第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计算机教师教材的更新,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根据企业输入学校的资源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在学生到企业中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些工作经验,在后续工作中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二、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校企合作方式

在学校与企业合作期间,其合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计算机通信网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保证能够根据计算机教学特点,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具体校企合作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引校入企合作方式。就是学校将企业作为依托,然后在校外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制定可行性的评价体系。企业要想学校提供各类计算机专业实训服务,确保能够将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引入企业,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参加实训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的社会属性,进而提高自身实践、创新与职业能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是将学校学生引入企业,因此,在实际管理期间,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的严谨性,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引校入企的机会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其次,引企入校合作方式。就是学校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才为学生实施校内实训指导,保证可以科学设置实训内容,此时,学校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以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3]。

最后,校企共训合作方式。就是学校提供教学场地,企业安排内部培训人员到学校中建立培训团队,然后对学校学生以及企业普通员工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确保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4]。

(二)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形式是较为重要的,学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先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校企合作训练中,同时,教师还要制定分层次教学模式,尤其在实训期间,这样才能确保合作效率的提升。校企合作需要学生向企业缴纳一些实训费用,保证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实训设备与教育资源。由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体系在建设与调整期间需要企业、学校双方的要求与规定,因此,学校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联合企业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确保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有所提升。另外,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机会,挑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生到企业中任职相关工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 语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制定完善的实训方案,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校企双方教育提升自身计算机专业技能,优化职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史红彦。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1-32.

[2]吴韶波,周金和,冷俊敏等。“计算机通信网络”名师主讲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4):62-64.

[3]石敏力。基于《计算机通信网》教学设计一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09-209.

校企合作 篇七

【关键词】 合作学院式订单班 实训校区 双导师制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服务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总结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也是目前改革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等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契合点。

一、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是利益的主体。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先进、完善的设施和生产环境,培养出等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可以借助学校学生自愿的优势,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获得报酬,另一方面参与到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张平(2010)等将校企合作模式类型分为以下几类:模块型委托培养模式;校企互动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教学见实模式等。邓志新(2012)把校企合作类型分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 1”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无论如何划分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学校的积极性高,但是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原因:一是学校谈到校企合作时,总是希望企业给予经费或者设备上的无偿支持,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不愿意做短期没有收益的事情;二是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热情,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供求也发生变化,过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逐步下降。传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校企合作方式,而且会因为人事的变动造成“只谈恋爱不结婚”的局面。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缺乏有效衔接的桥梁。

分析企业合作的热情不足的原因在于,企业的投入成本大,但是收入少。要解决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必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在校企合作中,解决企业参与教学、教学内容更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聘任和学生就业等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减少企业的成本。

二、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对现代金融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该院的金融专业为了适应企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类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现状是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军人类人才的需求,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强化校企合作的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需要切合区域经济特点,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本地区,毕业后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金融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区域经济特点,而且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我们选择长江证券有限公司、宏穗投资有限公司等作为合作对象,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产学研的合作,我们采用2.5 0.5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前面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第六个学期学生开始进行毕业顶岗实习。金融专业在实践中摸索发展,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体系、时间教学体系及素质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吴耀伟(2010)认为,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从学校层面上看,主要有: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足;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包括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开发满足不了职业岗位需求、双师素质教师不足、实训条件和场地不足等);传统的教学管理不能适应需要等;从企业层面上看,主要有: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企业合作动力和能力不足等;从政府层面上看,主要有:缺乏法律支持;缺少宏观调控等。高职教学人才培养主要是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以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为手段,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本质。当前高职院校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的需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正尝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的校企合作道路。

1、校企共建“合作学院”式“订单班”

校企合作还可以共建“合作学院”式“订单班”,使学校企业两者融为一体。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金融专业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与广州宏穗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组成订单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订单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松散的管理,而是在2012年开始对订单班学生进行独立组班,企业派遣专业老师,针对企业的独特需求,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考企业专家的意见,企业参与到制定一些教学的管理制度,共同构建双师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环节,共同实施顶岗实习,共同开发教材等,合作院校式订单班成为校企合作的稳固平台。在这个合作平台上,学院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到学院做兼职教师,使师资队伍的实力增强,同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金融专业以技术交流为辐射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合作院校式的订单班的建立确保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企业可以培养自己所需的技能人才,把合作的院校当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发展,可以客服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2、校企共建“实训校区”

学校引企业进校共建实习工厂、实习基地等。企业负责设备投资、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和技术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他们在课余、课内等阶段性进行实训。依据协议,学院向企业提供学生和开展员工培训。通过共建“实训校区”,学院积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中,让企业感受到高职学生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营销专业就建立了“实训校区”,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金融专业建立了“金融服务中心”,现阶段“金融服务中心”只是本专业的老师在操作,下一步将要与企业共同建设,将“金融服务中心”的永信贵宾会的业务范围扩大化,更加正式化,让老师、学生和企业的人员共同参与进去,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3、校企共建“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指的是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配备两个导师,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两个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校外导师侧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能力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的训练。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学资源和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促使“双导师制”的顺利进行,学院构建了“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方的责任、义务权利相对明确的机制。

一是互惠互利激励。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作为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开展工学交替、产学研究。二是学生跟踪管理。构建学院、老师、企业的三方管理机制。校内导师需要不定期到企业走访学生、探访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校外导师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经常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组织纪律、行为表现、关心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安全问题、生活和健康状况。三是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以项目成果为依据,突出社会价值。主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完成业务的质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等作为评价指标。

“双导师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导师的选取。校内导师一般从专任教师中选拔,要求导师有良好的师德和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有较强的专业学习指导能力。校外导师的职责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一般由校外实习基地所在企业中业务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学校与校外导师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使得“双导师制”顺利进行。“双导师制”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学生的平台,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的长效机制,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但是在探索中,我们也发现校企合作还存在相当的问题。第一,政府角色的缺位。校企合作的保障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时间长短和合作的深度取决于校企之间的情感,因此合作的稳定性较差,常造成“只谈恋爱不结婚”的局面。政府虽然表示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参与协调校企合作,政府在立法、财政等方面也未能给予支持和引导。第二,合作机制不规范。由于政府没有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校企合作缺乏监督与约束。学校与企业基于双方的利益进行合作,但是由于利益的去向和短期行为,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建设长期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三,教学机制不完善。学校和企业确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院对教学机会的限定和企业培训的灵活性两者有时难以协调,因此会采取一些变通方式,但是结果不甚理想。因此,我们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给予直接引导,甚至是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确立专门的法规保护鼓励校企合作的开展,而学院也将继续完善教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喜梅: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抚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 邓志新:高职校企合作研究[j].职教通讯,2012(2).

[3] 郭福春: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11(5).

[4] 吴耀伟:高职教育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11).

[5] 张平、周遐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措施[j].中国培训,2010(2).

校企合作 篇八

一、培养目标的结合

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明确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未来的准员工,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初步具备员工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其次要树立“以就业为根本”的服务学生理念,一切以学生需要和对口就业为宗旨,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中主体缺失的问题,形成促进双方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制度框架和动力机制,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谐的团队精神。再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对口培养,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生产与教学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二、培养方式的吻合

校企合作的双方都在为培养“准员工”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而企业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此,可以选择以下培养方式进行尝试:①让学生尝试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的方式。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②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了一定实战基础,再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再返回学校学习,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③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既可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又可满足企业岗位用工需求,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三、教学资源的组合

一是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熟悉企业化管理,以培养更贴近企业的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教学资源组合的另一目的是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全程参与到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的三大环节中。二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课程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决定了课程制订的逻辑起点,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人本身。三是课程的转换来自于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其目的是形成完整的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便于学生完成所学专业的某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使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四、教学形式的融合

在教学形式上,一种是以学校为主体,采取“工厂式学校”的教学方式,采购与企业生产相配套的设备,参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通过企业提供的项目进行教学,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另一种是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交叉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如学生第一年用约3个月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7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用约7个月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3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正式顶岗;使学生理论与实践两不误。以上两种形式,其共同特点就是力图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具体表现为: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的行动过程。②对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技术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成生产任务所应具备的、符合工作需要的综合性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过程与能力形成过程的结合。因为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校企合作方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66 406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