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报告最新9篇-888贵宾会

2024-03-14 12:46:47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最新9篇,欢迎参考阅读。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一

一、报告背景: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是在世界经济深陷金融危机漩涡背景下推出的,排名结果引发了广泛议论。美国次贷危机及由此引发的信贷紧缩,加上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和发达经济体需求的下滑,使得世界经济面临诸多短期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速已呈现明显放缓迹象。

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具有史无前例的影响:它不仅导致了市场恐慌和金融机构倒闭,而且侵蚀了工业化国家的公众对金融部门的信任。与此同时,高企的能源和商品价格也给世界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推动了资源禀赋丰富国家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使得近一、二十年的减贫成果几乎毁于一旦。

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大家最初预期,正在快速地向工业化国家蔓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目前还很难估计。各国(地区)正在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本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冲击,使得本国(地区)经济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据有利位置。美国的金融危机从反面也说明,依赖于虚拟资本膨胀和虚拟经济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早晚会走到尽头,一个经济体若想取得长期发展,必须夯实基础,竭力改善有利于本国竞争力提升的各项支撑条件,从而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势。

《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关注点恰恰是对各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做出客观评估,增进我们对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的理解,解释为什么一些经济体比别的经济体在提高收入水平方面更成功,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和商业精英们改进经济政策和推进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区域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已扩展至134个国家,所包含的指标达到100多个。

二、gci排名:美国仍居第一

传统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占据全球竞争力指数(gci)排名榜的第一集团(前30名)。名列前四名的经济体没有发生变化,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其次分别为瑞士、丹麦和瑞典,亚洲的新加坡排名继续上升,与德国的排名互换,列第5位(详细排名参见附表1)。

美国保持排名第一主要得益于效率因素的提升和创新因素的优势。其中,市场规模、劳动力市场效率、创新能力名列前茅。美国的突出劣势表现在一些基本条件方面,特别是宏观经济稳定性(66位)、医疗与初等教育体系的问题(34位)

很多人对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的美国仍列第一这样的结果表示了怀疑,我们对此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理论因素:竞争力是一个经济体营造良好环境的能力的综合评价,美国在这方面的确具有公认的总体优势。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以人均gdp(ppp)衡量,美国仍保持着很高的生产率。

第二,模型因素:竞争力评价模型的设定基础是自然和社会条件平稳变化,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一突发事件,在反映和预测竞争力变化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第三,数据因素:该模型所采用的“硬数据”是基于2007年及以前的统计,存在数据滞后问题;调查数据是基于今年1―5月份的问卷调查,而在当时“次贷危机”尚未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人们的悲观情绪还没有大范围蔓延,从而影响了问卷调查评价结果。

在今年的报告中,wef还着重介绍了英国的竞争力状况。尽管在过去的10年,借助全球化浪潮,英国保持了较高增长率,人均gdp增速快于多数欧盟和七国集团(g7)国家,但是,英国的竞争力排名却从2006年gci指数推出之时的第2、2007年的第9,一直下滑至今年的第12,已经跌出了前10位置。

英国的突出优势在于其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第8),这与其他欧盟国家劳动力市场僵化的特征形成了强烈反差。英国的金融市场仍是世界上最富效率的市场之一,但排名从去年的第2下滑至今年的第5,原因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实体经济部门对银行的稳健性和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资本的便捷性存在担忧。此外,在利用最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方面,英国也有不错表现,技术环境排在了第8。在竞争劣势方面,英国的突出问题在于较为脆弱的宏观经济环境,仅列第58,低储蓄率、公共部门日益攀升的赤字以及由此导致的高负债,都是英国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除此之外,英国的制度排名也从去年的第12下滑至今年的第25,2005年恐怖袭击以来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企业界对政府机构和政治家信任程度的下降等,都是排名下滑的重要因素。

在亚洲地区,日本排名从去年的第8下降至今年的第9,日本竞争力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宏观经济稳定性,高额预算赤字和政府负债使得该国的宏观经济排名仅列第98。韩国排名下滑两位,从去年的第11下滑至今年的第13,金融市场效率和劳动力市场效率(分列第41和37)都是韩国应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国香港排名则进步了一位,取代韩国列第11,高效的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列第1、第2和第4)、稳健的宏观经济(第3)、完善的基础设施(第5)及健全的制度体系(第9),都是香港的突出优势,但在卫生、教育和培训等领域,香港还存在诸多缺陷。中国台湾排名则从去年的第14下滑到今年的第17,台湾在创新(第7)、商业成熟度(第12)和高等教育和培训(第13)等领域存在一些竞争优势,但在金融市场和公共制度领域,台湾存在一些缺陷:在金融市场方面,银行体系的健康性(第117)和严格的资本流动限制(第78)是两个突出问题;在公共制度方面,公众对政客的信任度较低,司法独立性不足,人们抱怨监管负担过重。

在其它区域排名方面,智利仍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第28);以色列在中东及北非地区排名最靠前(第23),其中,在油价飙升的背景下,波斯湾国家的竞争力呈现强劲上升势头,排名靠前的是卡塔尔(第26)和沙特(第2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排名最靠前的是南非(第45)。

三、中国(大陆)继续领跑“金砖四国”

中国(大陆)的排名上升4位,位列第30,继续领军金砖四国,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排名上升的首要原因是其巨大的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排在第2位,基于庞大人口规模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优势之一。此外,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中国经济的另一优势,今年排在第11位。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原因是高国民储蓄率(52.2%),排名第5,比去年下滑了4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加剧(排名从去年的第七下降到今年的第62)。中国竞争力最突出的劣势是金融市场成熟度,仅列第109位,其他还有技术环境(第77)、高等教育和培训(第64)以及制度(第56)。(详见课题组对中国的专题分析)

印度排名下滑了2位,名列第50,庞大市场规模(第5)、成熟的商业环境(第27)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第32)是印度的主要优势,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得性”指标上,印度甚至排在了第3位。但是,糟糕的宏观经济环境(第109)、低水平的卫生与初等教育(第100)、低效的劳动力市场(第89)以及匮乏的基础设施(第72)等都是印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俄罗斯排名前进7位,列第51,市场规模(第8)、劳动力市场效率(第27)、宏观经济稳定性(第29)等都是俄罗斯的突出优势,但在金融市场成熟度(第112)、制度(第110)、商业成熟度(第91)等方面,俄罗斯都存在明显不足。

巴西排在64位,排名上升8位,这主要得益于基本条件和效率因素的稳步改善。巴西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大(第10)、商业成熟度较高(第35)、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第43),突出劣势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很差(第126)、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效率较低(分列第101、91),制度缺陷明显(第91)(参见表1)。

四、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即将推出

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推出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将最有价值的方法和最新的理论引入评价指数之中,曾经多次调整或改革指数评价体系。2000年,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成长竞争力指数(同样简称gci),这成为《全球竞争力报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同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又引入了商业竞争力指数(简称bci),旨在探索经济繁荣的微观经济驱动因素。

2004年,在新增长理论方面建树颇丰的夏维尔・萨拉―易―马丁教授将微观与宏观经济因素综合到一起,创立了现在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简称gci),与bci一起沿用至今。

今年开始,wef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团队合作,正在设计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以下简称“新gci”),以在2009年的报告中取代前些年并用的gci和bci。新指数充分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致力于为决策者提供更实用的真知灼见。新gci关注的焦点仍然是一个经济体提高生产率水平(进而实现繁荣)的决定因素,同样采用公开的统计数据资源和wef的企业家调查系统(eos)。与原gci相比,新gci的概念架构更为坚实,利用了更为严格的统计方法体系。

新gci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竞争力(micro)和宏观经济竞争力(macro)(详见下图1)。

micro包括公司运营与战略(cos)和国家商业环境(nbe)两部分。cos又细分为战略与运用实效、组织实践和企业国际化。nbe则根据波特教授著名的“钻石模型”构建,包括要素(投入)条件、战略与竞争环境、支持性和相关性产业与集群和需求条件。其中,要素条件又包括物流、通讯、行政管理、资本市场和创新这五类广义的“基础设施”。

macro则包括两部分,即社会基础设施、政治制度(sipi)和宏观经济政策(mp)。sipi包括三类子指数,即基础人力条件、政治制度和法治。mp则包括传统上讨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二

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新的挑战风浪又起。在颇为黯淡的世界经济前景中,还有哪些经济体具备竞争力,这些竞争力体现在何处?世界经济论坛(wef)9月7日的《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

根据该报告,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三个经济体分别是瑞士、新加坡、瑞典。中国排名第26位,较去年上升一位;困难重重的美国排名第5位,连续第三年下降;英国从去年的第12名跻身前10名;亚洲只有日本和新加坡入围前10名;法国从第3名大跌至第18名;债务缠身的希腊在142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

全球竞争力:赢在创新

全球竞争力报告始于1979年。今年共评测了142个经济体,排名依据为全球竞争力指数(gci)。该指数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为世界经济论坛设计,于2004年首次引入。

gci由基础条件、效率提升、创新与成熟度三大类共12个项目决定。基础条件是指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与初等教育;效率提升因素有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性、技术准备、市场规模;创新与成熟度因素包括商务成熟性和创新。

瑞士、新加坡和瑞典在本年度竞争力排名中位列三甲,被称作三“s”国家。报告数据显示,尽管各有所长,但三国的共同点是在创新方面有较强的实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兼首席商务官罗伯特・格林希尔(robert greenhill)看来,三“s”国家领先表明,在全球经济体竞争中,仅靠规模无法取胜。“竞争力和生产力是画等号的,最复杂的就是驱动生产力,也就是商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促使发展的关键因素。”

格林希尔认为,三国来自不同地区――中欧、亚洲和北欧。“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在不同特点的经济体中,其他国家可以复制这样的成功经验。”

以瑞士为例,其在12个大项中表现均很强劲,最强的三项为创新、技术设备、劳动力市场效率。瑞士的科研机构世界领先,学界与商业结合紧密,企业愿意花大成本搞研发,研发成果也能转变为可进入市场、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

亚洲国家中另一充分发挥了创新优势的是日本。在今年的榜单上,日本排名第9位,较去年下降了三位。其中,日本商业成熟度排名第一,创新性排名第四。报告指出,日本企业注重研发,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产品附加值高。

当然,日本排名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稳定性仅排名第113名,公共债务数额庞大,2010年占gdp的220%。

萨拉-伊-马丁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疑云重现的今天,决策者们一定不能忽视长期竞争力。

“为使增长更加稳健,新兴经济体应确保将增强生产力作为增长的基础。而复苏乏力的发达经济体应更专注于提升竞争力,建立良性的增长循环,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中国:得于稳定,失在体制

竞争力报告指出,在过去7年间,发达经济体的全球竞争力发展有所停滞,新兴经济体发展脚步更加稳健。

不过纵观榜单,新兴经济体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金砖国家(brics)中,只有中国和南非进入前50。巴西排名第53名,较去年上升五位;排名第56名的印度和第66名的俄罗斯名次较去年略有下降。

中国在12个大项排名分别为:制度48,基础设施44,宏观经济环境10,健康与初等教育32,高等教育与培训58,商品市场效率45,劳动市场效率36,金融市场发展48,技术设备77,市场规模2,商务成熟度37,创新29。

不难看到,与发达经济体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在技术设备、高等教育与培训、制度、金融市场发展、商品市场效率、基础设施等方面亟待提高。

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预算赤字较为适度,经济发展前景较好,中国的债务质量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中国的居民健康指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都呈积极态势,商业成熟度和创新方面也位居前列。

不过,中国在制度大项的排名仅为第48位,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腐败和司法独立性方面依旧存在较大挑战。

在不少外国公司看来,过去3年间,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在华企业为预防犯罪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另外,中国的商业道德和企业责任感也令人担忧。

金融市场发展与技术设备曾是制约中国竞争力的两个大项,但去年这两项均有显著改观。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去年上升九位至第48名,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及可负担性提高,信贷渠道改观;技术设备项上升一位至第77名,主要原因是中国网民和手机用户的大量增加。

从构成全球竞争力指数水平的三大决定因素来看,中国的基础条件因素竞争力水平近年来发展较快,受排名全球第10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拉动,已位居全球第30名;效率提升因素竞争力水平尽管位居第26名,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排名全球第2的市场规模因素的拉动,其他项目有待提升;创新和成熟性因素竞争力水平较高,尤其近两年发展较快。

有分析认为,包括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改革等众多因素,使中国保持了强劲增长。然而,中国无法单纯依赖丰富的低成本要素投入来维持增长,如何保持竞争力将是未来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欧洲分化

欧洲经济体在过去数年中遭遇了重重挑战,但不少欧洲核心国家竞争力仍排在前列,欧洲国家在榜单前10名中占据7席。

在另一端则是更为惨淡的前景。

希腊在今年的榜单中下降了七个位次,名列第90,在欧盟国家中排名最低。从各项竞争力指标来看,希腊的宏观经济稳定性跌至第140名,金融市场发展跌至第110名,包括政府效率、腐败等在内的公共制度指标跌至第89名。

此外,排名第126的低效劳动力市场也已成为制约希腊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希腊近来已采取了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措施,同时提高了退休年龄。

当然,希腊也并非一无是处,该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高,更易接受新技术。

欧元区另一个麻烦不断的国家──葡萄牙,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45名。主要原因是该国在信息及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上高居第18名,基础建设更是大幅提升至第12名,其中道路一项排名世界第5。

但葡萄牙仍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储蓄率和公共债务均排名第128名,赤字排名第122名。报告建议,必要的改革以及吸引外资是葡萄牙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对于部分欧元区国家而言,减债与增长的需求好比远水与近渴的关系:减债需要长时间的坚忍变革,另一方面在减支与增税的“阴影”之下,竞争力低下的国家在短期经济增长着实无望。

欧元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庸的竞争力表现限制了长期的生产力增长。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三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约翰指出,中国银行业已经存在着大量呆坏账,如果中国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国内资本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银行体系崩溃会选择流出国外,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来说将会是非常危险的。威廉姆森建议东南亚国家不要过快地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认为印度用30年的时间完成资本账户自由化或许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他表示,中国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进度上或许可以考虑和印度一样的时间表。

宽松货币政策时代将告结束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全球央行开始将他们的重点从应付通货紧缩转向消除通货膨胀。全球利率可能很快上调,这给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挑战,但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规模大小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全球央行平均利率为2.37%,j.p.摩根认为,到明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平均利率将升至2.41%。

中日韩筹建东北亚银行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民间人士正在积极筹建一家旨在为东北亚地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合资商业银行。目前,相关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与由成员国政府出资组建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不同,酝酿中的东北亚合作银行将由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私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出资建立,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日、韩三国在银行中的份额将基本持平。

美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美国的农民不到就业人口的3%;“蓝领工人”只占17%。不过无论是在温室里种蔬菜的农民,还是在电炉前炼钢的工人,或是在银行办公室记账的“白领女士”,他们都和在硅谷的电脑工程师一样使用和操纵电脑。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工人人数的进一步减少是必然的。有美国专家预言,不要半个世纪,美国制造业工人人数可能降到10%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虽然减少了,可是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据报道,今年7月,美国制造业共雇用了1460万工人,比1998年3月的高峰1760万下降了17%。但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实际产出反而略有提高。

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后移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03~2004》,中国的成长竞争力指标在102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44位,下滑了4位;中国的商业竞争力指标在95个国家/地区中排在了46位,下滑了7位。这份包括102个国家竞争力排名的报告同时还显示,芬兰重新取代去年超越它的美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英国政府拟收回私有化铁路维修权

由于英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火车行驶安全的呼吁,英国铁路当局于近日宣布,决定收回已经同7家私营公司签订的价值每年20亿英镑的铁路维修合同,重新由政府支持的英国网络铁路公司承担铁路维护工作。有分析称,这表明英国准备废除铁路私有化,这也是英国自八九十年代把电信以及公用设施等行业成功地私有化之后,政府所采取的最为明显的准备重新国有化部分行业的举措。

劳动力萎缩可能阻碍日本经济发展

最近,日本政府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劳动力的萎缩可能使日本年度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减少0.7到0.9个百分点。从2010年到2040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只有0.2%~0.4%。报告呼吁政府增加女性和老年劳动力,同时修改社会保障计划,比方说建立持续性更强的养老金和医疗体系。

联大通过《反腐败公约》

第58届联合国大会近日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腐败是一种对社会产生广泛腐蚀作用的“隐性恶疾”,它破坏民主与法治、扭曲市场、助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危害正常的生活。所有国家,不管大小和贫富,都存在腐败这一丑恶现象,但腐败对发展中国家犹具破坏性,是阻碍脱贫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四

排在前十位的金融中心城市还有苏黎世、法兰克福、悉尼、芝加哥、东京和日内瓦。此次调查中,政策监管和税收环境成为衡量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报告称,伦敦和纽约是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为全球参与的交易提供了广泛服务。而两个城市在人力资源、市场准入及监管方面尤其突出。

在谈到亚洲金融中心时,报告称该组织2005年发表的报告认为,亚洲各金融中心之间没有明显领先者,而此次最新的分析却显示香港不单超越新加坡,还遥遥领先包括东京在内的其它亚洲金融中心。

该报告以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为评比指标,对全球46个城市作为金融中心所具备的竞争力加以比较和排名。

人力资源是指该城市是否有足够的专业人才,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推动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教育环境。商业环境则侧重于监管、税收环境、腐败程度、经济自由度和商业环境是否宽松。而该调查将监管视为衡量一个市场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市场准入则指该金融中心的证券化程度,股票、债券的交易数量,以及城市中为金融领域服务的公司的数量。基础设施衡量的是该城市中建筑物租金和是否有足够的办公面积。综合竞争力则考量的是一个城市的生活条件。

据bbc报道,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由英国的z/yen调查公司为伦敦金融城统计制作,每两年公布一次,对全球46个城市作为金融中心所具备的竞争力加以比较和排名。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是根据对全球金融服务业决策层人士进行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结合47个有关竞争力的不同指数,综合计算分析得出。

排名目的

推出这个指数的日的是展示金融中心之间相对竞争力的变化,以助了解金融中心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从零开始建设一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比如沙特的迪拜)是否可能;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亚洲是否可能出现一个全球金融中心。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斯耐德说:“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凸显了两个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在竞争力上远远超过伦敦以外的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城市。”

伦敦金融城2005年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当时亚洲几个金融市场之间没有明确的高低之分,而今年的调查则清楚表明,香港不单超越新加坡,还遥遥领先包括东京在内的其它亚洲金融中心。香港被认为正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东京仅排名第9。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受访者认为香港最有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报告认为,香港拥有严格的监管以及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而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只要亚洲金融市场不再出现较大的波动,香港是成为另一个全球金融中心的最有力竞争者。报告称,由于在人才、市场监管及企业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与排名第9位的东京,从各项指标来看,目前都无法跟香港比。

根据调查报告,成功的金融中心扮演了五个角色中至少一个:

全球金融中心,目前只有伦敦和纽约够这个资格;

国际金融中心,比如香港,承担了大量跨国交易活动;

特色金融中心,在某个领域独霸鳌头,比如苏黎世的私营银行业是世界第一:

全国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金融服务中心,比如上海;

区域金融中心,承担了国内一个地区的主要金融业务,比如芝加哥既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又是一个地区金融中心。

伦敦和纽约扮演了全部五种角色,但伦敦在五项竞争力指标上都超过了纽约。

竞争力要素改变

今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金融界要人对构成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要素的看法跟两年前不同。2005年,在《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相对竞争力调查报告》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人才和技术是整体竞争力的首要因素,而这次的调查显示,人们的关注焦点已经转移到监管政策和税务环境。

计算指数中采纳的其他竞争力因素指数还包括人力(高质量劳动力供应、劳动力市场灵活程度、商业教育和人力资本开况)、商业环境(监管、税率、腐败程度、经济自由度和经商的难易程度)、市场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居住生活条件等因素。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五

2012年9月5日,世界经济论坛了《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预测和判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走势。报告排名显示,在全球144个经济体中香港排行第九位,在亚洲区中排行仅次于新加坡。

香港首次进入前十

世界经济论坛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它从1979年开始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判,通过综合因素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在2011年的报告中,香港排列第11位,亚洲区进入前十的只有新加坡(排名第二)和日本(排名第九)。

进入2012年,在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上,亚洲区内新加坡依然稳居第二,与上一年持平;但香港则首次进入前十,位居第九;日本则降至第十。三地均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列。

《报告》指出,中国香港持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持着卓越的高品质,比如便利的交通运输、电信和电力系统。另外,该地区的金融市场保持了很高的效率和可信度,尤其是银行。该地区保持活力的关键,还表现在非常好的劳动力市场效率(第三名)上。

当然,《报告》也指出,为继续提高中国香港的竞争力,需要在两方面进一步提高:一是高等教育和培训,二是创新。

全球竞争力指数以12个主要竞争力因素(支柱)为基础,反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的竞争力状况。这些因素包括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和创新。

对于香港晋身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之列,且仅次于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二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香港政府发言人称,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法律制度、理想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财政政策、成熟的制度及运作良好的金融市场,均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香港优势武器

2012年10月20 日,一个平常的日子,香港金管局突然向市场注资港元。到11月2日,总共注资300多亿元港元,承接美元沽盘,以压低汇率,这是一场香港稳定金融市场,狙击热钱的“金融之战”。

其实,这不过是香港保持港元平稳,保持市场平稳的惯常办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6400亿港元热钱流入香港,但香港金融体系安然无恙。更早些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等趁着新兴的特区成立不久,向港元发起阻击,但最终香港金融体系有惊无险。

这就是香港的金融业:一个得到全球肯定的、稳定而值得信赖的金融市场。这也是香港最引以为自豪的本钱,是执香港之牛耳的支柱产业。

香港是一个活跃的金融中心,拥有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世界级水平的金融专才,完善的监管制度,而且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率都很高。

在香港,最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多与金融有关:几何图形的中银大厦、流光溢彩的汇丰银行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一期、二期)……花旗、渣打、东亚等全球排名前100家的银行中,70多家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

2011年,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招股的集资总额达到2600亿港元,连续三年占全球第一位。

金融服务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近数十年增长显著。数字显示,30年前香港金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不足7%,但到2010年已经倍增到15%。在香港所有就业人口中,金融业从业人员占6%,达22万人,他们带来的经济增值相当于每人120万港元,大大高于其他主要行业每名雇员的增值额。

香港被称为“上帝给中国人的礼物”,它与纽约、伦敦同称为“纽伦港”。这是世界金融资本24小时开市、闭市的运行路线图:香港市场-伦敦和欧洲市场-美国市场-香港市场……当美国市场闭市后,香港市场随即开市;而当香港市场即将闭市时,伦敦及欧洲市场开市了;伦敦及欧洲市场闭市后,美国市场又开市了……如此周而复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时差条件,赋予香港特殊的金融角色,令香港填补了欧美两大市场闭市之间的空隙时间,成为国际金融市场24小时不打烊营业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香港作为中间连接点,世界金融贸易会因为“晚上”而停止运作。

香港优势解码

除了金融服务业,香港,一个仅仅1000多平方公里、没有天然资源、鲜有世界级知名企业的小岛,何以在世界如此“闪亮”?

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严格的法律制度、理想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财政政策,成熟的制度,是其优势所在。如今,更多人相信,“中国因素”,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成为香港保持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很多人认为,香港始于1960年代的经济起飞,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内地不发展,自身封闭而令香港获得巨大的机遇,担当着内地与世界连接的近乎唯一的经济桥梁,令香港成为世界航运、贸易中心。而中国内地19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则给了香港发展巨大的腹地和空间。

到了今天,这一点更加明显,中央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正在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各项优势。梁振英日前承认,背靠祖国是今天香港最独特的优势。回顾回归以来的15年,中央通过“个人游”,向香港提供源源不断的旅游客源,增加服务业就业、保持消费零售市场的畅旺;通过cepa的实施,向香港开放内地巨大的市场。自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所有原产于香港地区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截至目前,内地对1734项香港产品实行零关税。据统计,cepa实施以来,cepa项下内地自香港商品进口额合计为50.4亿美元,关税优惠为28.7亿人民币。

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1%。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改革前,香港投资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2008年后,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前设立的香港投资企业,原先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按规定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

中央还从多个方面帮助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据统计,2009年至今,在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国债340亿元。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对外投资总额的65%,是在香港或通过香港完成的。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说,由于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金融平台,各种资金都在这里汇集,来自中国内地的资金占到资金市场的50%左右。

“一国两制”的安排,也提升了香港的优势。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不用向中央交税,不用负担驻军费用,同时,为维护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央政府在国际上为香港争取到诸多利益。

20

07年,东盟与中日韩(10 3)各方就清迈倡议多边化及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开展谈判期间,港府提出希望以独立货币当局的名义参与10 3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一些成员国对此不赞成。为此,中央政府向其他成员国积极阐释“一国两制”政策,强调香港参与不仅不会改变10 3财金合作框架的主权性质,还有助于增强储备库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经过两年多的细致工作,最终各方同意香港在中国政府“一国两制”原则下单独参与储备库。

2009年2月,经合组织(oecd)在g20伦敦峰会前提交“税收透明度和情报交换”评估报告,将香港列入不合作避税港及税收情报交换未达标国家(地区)“灰名单”,并拟进行制裁。中央政府经多方面协调,成功推迟了对香港进行同行审议的时间安排,为香港达到情报交换国际标准争取了时间。同时积极推动香港修订相关立法,高标准实施税收透明度和情报交换工作,现在香港已从“灰名单”中被删除。

港新双城“瑜亮情结”

香港与新加坡当年同为亚洲四小龙,此次《报告》中,新加坡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令香港感触颇深。事实上,这两年来,香港一直在与新加坡较劲。

近年来,新加坡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来访游客,都对这个年轻的国家赞不绝口。人们称赞新加坡是世界上经商最便利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安全、廉洁的国家,也是亚洲地区最适宜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城市。

《报告》称,新加坡整体的低腐败、政府的工作高效率,以及货物市场效率和劳动力市场效率,这些都位居全球榜首。此外,新加坡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被评估为世界第二位,陆路交通、海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则位列全球第三位。

此外,《报告》还提及新加坡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为国民提供应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技能培训。

香港和新加坡相似度很高,都是地方狭小、资源匮乏。新加坡国土面积714平方公里,只及香港的三分之二;人口不到518万,比香港少近200万。但近年来,新加坡不仅人均gdp超越香港(近6万美元,香港不到3.5万美元),经济总量也已超越香港。十年来,新加坡gdp翻了一番,但香港仅仅增长四成,新加坡人均收入增长14%,而香港扣除通胀的因素,实际上录得负增长。

在多个国际机构的不同评级中,新加坡也远远超越香港:全球最受欢迎的营商环境、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位居世界第一、生活质量亚洲最高……

分析新加坡与香港的评分,香港只有在基建与金融市场发展两个方面,为全球之冠,在宏观经济发展与科技应用方面,香港的评分优于新加坡。

但是,在创新力上,香港排名为全球第26位,高等教育第22位,大学生人口占比排53位,不仅落后于新加坡,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成熟的经济体。新加坡超过香港大约不到十年时间,香港舆论常常在问,香港为什么落后了,哪些地方落后了?

笔者日前去新加坡,访问了当地一些人士,有两方面感受最深:一是他们拥有强烈的的危机感,认为国家小、资源缺乏,唯有努力上进才能在世界立足并使人民富足——这是进取的最大动力;二是他们非常爱国,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豪。以笔者所见,忧患意识、危机感和强烈的国家民族感情,是这个国家成功的重要基石。

新加坡一直在跑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可以看出新加坡与香港的差距:香港14年前提出要建世界级邮轮码头,新加坡六年前决定建邮轮码头。如今,新加坡的邮轮码头已经启用,香港的邮轮码头如今还是工地。梁振英在当选行政长官后,多次呼吁,香港不能再内耗下去,否则机会和竞争力就会丧失殆尽。

未来何去何从

当香港获评全球竞争力报告第九后,香港舆论对此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很多人困惑,认为与他们所见所识有很大落差。一些舆论指出,这不过是香港经济发展惯性使然,未来香港何去何从,还要看今天的作为。

有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前途,取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回归以来,香港只吃老本、甚至只靠国家给的优惠政策过日子,根本没有考虑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作为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城市经济体,香港过去一段时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比如产业发展失衡,经济转型缓慢等等;在社会层面上,由于贫富悬殊加大,房地产飙升致民众望房兴叹,造成民怨积累;加上泛政治化风气滋长,社会内耗不断,为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经济转型不成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香港发展面临的首个危机。

人们一般认为,香港只有两个产业,一是地产业,一是金融业。但有迹象显示,地产经济正在危及香港的竞争力,损害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中环被称为香港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云集,但中环商业黄金地段的租金,几乎在世界上“称雄”。不但一般公司负担不起,甚至连外国政府也吃不消,一些外国驻港总领事馆,如瑞典、罗马尼亚以及加拿大使馆签证处,纷纷迁往香港他处,一些世界知名的基金公司、国际投行,也不得不转战观塘、新界等地落户。坊间议论,“这种动向一旦成为趋势,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不可低估。”

2012年年中,中国社科院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首度指出香港发展不足之处,措辞尖锐,并明确建议香港要加强科技创新,改变简单的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有学者建议,香港必须走高科技的路子才能保持竞争力,否则不进则退,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一度引领亚洲经济,而如今后劲不再,索尼、松下等享誉世界的品牌,也因缺乏研发后劲而式微了。而韩国凭借“三星”叫板“苹果”,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手机出自三星,韩国还是造船大国和汽车王国,现代汽车和其子公司起亚,是全球六大车厂中最赚钱的。

有学者认为,香港应该有发展高科技的条件——资金充沛,风险投资管理成熟;高校质量高,加上近年内地最优秀的学生不断进入,具有一定人才优势;联系世界广泛,信息畅通……但是,不可否认,香港这些年是蹉跎了:错过了it行业的高速发展,错过了电子商务的快速运用;自身提出的中药港等迄今不见踪影。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六

【关键词】 全球竞争力报告;评比指标;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科学教育改革

世界经济论坛于2015年9月30日《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包括我国及香港和台湾等144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和排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质量是《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价指标数据之一,了解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的起源及其发展,深刻解读《2015-2016全球竞争力蟾妗返慕逃相关数据,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与教学变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的起源及其发展

《全球竞争力报告》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权威报告,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其评比指标的设计也在不断顺应时代的变革在发展和完善。

(一) 评比活动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使得信息的传跨越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不同的地域乃至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往往决定了这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能获益多少,在这个大背景下,本国(地区)的竞争力在全球的排名成为了各国政治领导人、各类企业机构甚至普通的热点,《全球竞争力报告》也是在时代背景下应景而生的。1979年,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开始组织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创立了一套评价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原则、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并开始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1989年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组织国际竞争力研究并出版研究报告,但从1996年开始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与wef分道扬镳,各自出版自己的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果,wef的研究结果就出版为《全球竞争力报告》。[1]

(二) 评比活动的发展

1.评比活动的发展

从1996年到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了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中,在2004年时全球仅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全球竞争力的评比活动,2015年全球224个国家及地区中有14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该评比,约占总体的64.3%。

它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等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wef的研究结果是基于全球范围内广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其有两个数据来源:①各国的统计机构和各类国际组织的数据;②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企业家进行调查问卷以收集的数据。[2]例如,与教育指标相关的数据主要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中心获取和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访问获得,还会参考一些相关国际资源等。

2.评比指标的设计

《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3]中采用的是gci(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 gci)指标体系。gci指标由savier sala-i-martin与artadi 教授共同制定,2004年时全球竞争力报告首次推出gci,2006年时其与michael porter 教授的bci作为全球竞争力报告主要的指标体系[4],gci现在是《全球竞争力报告》最为主要的指标体系。gci的指标分为:基础条件指数、效率增强指数、创新与成熟度指数三个指数。基础条件指数包含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环境、健康和基础教育四个指标;效率增强指数包含高等教育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六个指标;创新与成熟度指数包含商业成熟程度、创新能力两个指标,文章仅对教育类指标进行剖析。基础条件指数中,四个指标分别占该项指标分数的25%,健康与基础教育包含“健康”和“基础教育”两个指标,其中基础教育指标分为基础教育的质量、基础教育入学率两个指标。效率增强指数中,六个分别指标占总分约17%,包含教育的数量、教育质量、在职培训三个指标。

二、中国在《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具体表现

相对于历史维度的纵向分析,我们更关注中国在《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表现,特别是期望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数据的比较发现我国基础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贡献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格二展示的分别是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在《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数学与科学教育”指标的分数及排名情况。指标的满分是7分,我国该指标的分数在144个经济体中排名在49名。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在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方面与其它五个国家和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仍待改进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贡献。

图一

图一展示的是从《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至《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指标分数。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我国该项指标的分数2012-2013年全球排名第33位,2013-2014年全球排名第48位,2014-2015排名第56位,2015-2016排名第49位,尽管《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该项指标分数相比2014-2015年有所上升,但与2012-2013年的分数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

三、《全球竞争力报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科学教育是与人文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教育领域,旨在形成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探究与应用能力,培养人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本质观。[5]国家科学教育的质量与国家科技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公民的科学素养往往是国家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科学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自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科学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前行与发展,而对《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没有出现期望的结果,数据凸显出我国科学教育尴尬的境地,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其实施力度以及成效是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我国科学教育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以积极应对我国科学教育质量下滑的状况以及与世界优秀科学教育有较大差距的现状。科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改革的决策者,应面对我国科学教育质量的下滑进行积极寻求科学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科学教育活力,推进教育改革,应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发展与变革最新资讯,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索我国科学教育新的改革之路,促进中国科学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2]陈伟。新指数、新思维、新趋势――世界经济论坛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简介[j].经济研究参考,2005,82:15-27.

[3]《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5,09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七

世界的重心正转向东方,国家竞争力的天平正偏向创新。

早在去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上,作为wef主席的施瓦布就曾经预言过,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将聚焦中国和印度。它们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世界应当适应这一新潮流,创新的魔力象限正随着全球财富的流转而流转。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天平

自1971年创立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在每年的9月28日左右,都会公布全球经济体的竞争力排名,对很多国家和经济实体进行综合的经济评价,包括优势和劣势两方面,以找到各国经济改革的关键点。最新出炉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覆盖了全球125个经济体,有超过11000名的商界、企业界高级主管接受了问卷调查,中国排名54位。

随着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水平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全球竞争力报告经历多次评价体系的变革,但2000年的变革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开始强调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造力对于经济成长竞争力的影响。

可以说,随着国际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创新,创新与竞争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权重越来越高,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全新尺度。

在最近的参考体系中,虽然竞争力排名用到的指标有100多种,但创新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竞争力的三大方向之一。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兼论坛全球竞争力项目主任洛佩斯・克拉罗斯指出,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间的科技差距也很大,因此现代化的进程必须要继续。

中国的创新地位

以全球为视角,创新能力是尺度,全球各国的竞争力将在创新这一语境中重新排队。

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经济增长与竞争实力的飞跃之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而这类国家被称为创新型国家。

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瑞士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在最新wef国家竞争力报告中在125个国家中,创新能力位列57位。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的推出,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

在创新魔力象限上,那些创新型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

我们看到,爱尔兰这个欧洲国家是如何崛起的。目前,爱尔兰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型经济国家一跃成为科技密集型经济国家。其中,建造“香农知识网络”功不可没。爱尔兰政府投资建立的香农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区。在政府支持下,香农开发区先后建立了5个国家科技园,形成了独特的“香农知识网络”。这是爱尔兰政府强化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发展本国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措施之一。而发展大学孵化器中心,通过“企业创新中心”发展创新型产业都成为爱尔兰创新的契机。此外爱尔兰的企业拓展计划成为吸引外部投资者在爱尔兰建立企业的有效保证,投资者在投资当年即可享受税赋减免。而这项措施亦包含“种子资金计划”,并继续鼓励欧洲投资银行对爱尔兰风险资本的投资。它成为爱尔兰本国计算机软件企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我们看到,邻国韩国的创新机制如何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信息产业使韩国信息社会发达程度位居世界前茅。而在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为改变落后状态,韩国制定了“出口立国”战略,对引进的外国技术进行模仿、消化和吸收。20年间,韩国外购技术的开支高达240亿美元,建成东北亚的出口“加工厂”,创造了汉江奇迹。但通过“拿来主义”建立的“加工厂”没有竞争力,于是,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科技立国”战略。1989年,《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壶知道☆www.huzhidao.com)划》重点推进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纤维等七个高科技项目的研究。1991年,“g7工程”的目标是在21世纪使本国科学技术赶上西方七国的水平,包括超高集成半导体、宽带信息通信网、人工智能电脑、高清晰度彩电等八项应用高新技术。目前,韩国科技创新在海外获得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十位,企业研究人员每千人注册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韩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在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需要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

破坏并不等同于便宜、不够好。唯有在和过去成功的事业模式、产品比较时,才可以说破坏就是便宜、不够好。破坏并不是突破的意思,突破性的科技通常是维持型的技术。低级市场的破坏性创新通常是指事业模式与产品的创新;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指的则是在简易性与价格负担上的创新。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八

美国财政部托管“两房”,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可能破产。美国自去年肇始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化为今年的金融危机,危及到实业经济,并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点评: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发明创新的次贷,本想解决美国穷人的住房问题,然而当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完全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只考虑怎样从中获利,完全缺失企业社会责任之时,次贷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南非新法律要求公司加强对社区的投资

自2008年1月下旬开始,南非公司需要提供投资当地社区的证明,以继续其与该国的公共机构开展业务。基于《2003年黑人经济授权法》,新法案要求年营业额72万美元以上的公司至少要将年净盈利的1%用于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依据trialogue报道,22家南非大型公司已经承担了每年46亿美元社区投资的三分之一。

点评:南非的新法明确了企业对社区的贡献程度,这要引起到南非投资的企业的重视,因为它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区的投资,不仅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变成了对公司的一个法定要求,这一法案或许会吸引更多负责任企业到南非进行投资。

美国最高法院许可跨国界污染诉讼

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审理加拿大矿业公司teck cominco提出的上诉。teck cominco公司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意图阻止colville confederated印第安部落成员对它向哥伦比亚河倾倒废料的指控。

点评:美国最高法院对上诉的驳回,实际上是肯定了组织可以进行跨国界的污染诉讼。跨国界的污染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然而司法管辖、法律适用等一些问题往往导致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邻居的馈赠”。这一突破,为各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辟了新的通道,严惩污染环境的元凶,让跨国企业更好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召开年会并揭晓最受读者喜爱报告奖

2008年5月7-9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可持续发展与透明度全球年会,会上公布了自2007年启动的网上最受读者喜爱报告奖的评比结果。这是gri举办的首届报告评比活动,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的1725人参与。

点评:报告是一个组织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gri发起让读者去选择最受欢迎报告的活动,增进了报告沟通的价值。

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联合就劳工关系召开会议,倡导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2008年6月23-24日,经合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年会。经合组织联合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主办了一场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新议题和发展的高层政策对话,政府、商业界、劳工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进程中推进负责任商业行为”。

点评: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都在各自领域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结合点上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此次这两个组织联合召开高层次的研讨会,对劳工关系、利益相关方参与和负责任商业行为等议题展开讨论,对推动全球化进程中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apec峰会上倡导全球责任理念

2008年11月23日,为期两天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结束,大会发表了《利马宣言》,根据利马宣言,apec承诺在18个月内解决金融危机。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被纳入领导人会议议程,这也是东道主国秘鲁试图打造的apec合作新亮点。国家主席在会议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重要讲话,他提出“规范引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张,并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在市场运作中采取谨慎、稳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顾及整个经济平稳运行,认真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主动防止因自己经营不当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冲击。这是每一个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点评:金融危机阴云弥漫,全球经济衰退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各界都在积极准备“过冬”,企业是否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引发热议,apec峰会各国领导人对危机原因和企业、各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所达成的共识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正如中国国家主席发言指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各国政府和企业、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履行社会责任,保证社会的平稳发展。

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门户网站上线

2008年12月4日,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主办的最重要的盛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本届主题为“为csr做好准备:欧洲联盟2008会议――为一个更具有竞争力和负责任的欧洲而发起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工具箱行动”。会议独家呈现了欧洲csr联盟发起的csr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门户网站上线。

点评:登陆这一网站,你会发现无论是供应商、采购商、生产商、销售商,要打造一个更负责任、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在这个网站上都有你可供参考的倡议、规则、指南、工具、守则,这一网站将所有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自动添加、时时更新和持续改进的功能,为全球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分享、交流的平台。

德国可持续性荣誉大奖创业先锋奖揭晓

2008年12月5日,德国首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荣誉奖项创业先锋奖揭晓。约有350家公司参加了此次评奖,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是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点评:当前,评判一个企业的优劣不再单纯看它的经济业绩,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评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欢迎。

道琼斯和芝加哥气候交易公司联合推出碳排放指数

道琼斯指数和芝加哥气候交易公司联合推出两项新的排放指数(系列指数中的首批),这些指数有助于投资者进入日益繁荣的全球碳交易市场。该市场的市值预期2008年就将超过1000亿美元。

点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异常还在影响着人类,然而我们已经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如今,碳排放指数的推出意味着低碳经济已不只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已经走入现实,带来了实际的市场和价值。

欧盟委员会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在促进发展和提高欧盟竞争力上的重要性

全球竞争力报告 篇九

香港首次进入前十

世界经济论坛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它从1979年开始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判,通过综合因素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在2011年的报告中,香港排列第11位,亚洲区进入前十的只有新加坡(排名第二)和日本(排名第九)。

进入2012年,在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上,亚洲区内新加坡依然稳居第二,与上一年持平;但香港则首次进入前十,位居第九;日本则降至第十。三地均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列。

《报告》指出,中国香港持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持着卓越的高品质,比如便利的交通运输、电信和电力系统。另外,该地区的金融市场保持了很高的效率和可信度,尤其是银行。该地区保持活力的关键,还表现在非常好的劳动力市场效率(第三名)上。

当然,《报告》也指出,为继续提高中国香港的竞争力,需要在两方面进一步提高:一是高等教育和培训,二是创新。

全球竞争力指数以12个主要竞争力因素(支柱)为基础,反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的竞争力状况。这些因素包括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和创新。

对于香港晋身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之列,且仅次于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二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香港政府发言人称,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法律制度、理想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财政政策、成熟的制度及运作良好的金融市场,均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香港优势武器

2012年10月20 日,一个平常的日子,香港金管局突然向市场注资港元。到11月2日,总共注资300多亿元港元,承接美元沽盘,以压低汇率,这是一场香港稳定金融市场,狙击热钱的“金融之战”。

其实,这不过是香港保持港元平稳,保持市场平稳的惯常办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6400亿港元热钱流入香港,但香港金融体系安然无恙。更早些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等趁着新兴的特区成立不久,向港元发起阻击,但最终香港金融体系有惊无险。

这就是香港的金融业:一个得到全球肯定的、稳定而值得信赖的金融市场。这也是香港最引以为自豪的本钱,是执香港之牛耳的支柱产业。

香港是一个活跃的金融中心,拥有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世界级水平的金融专才,完善的监管制度,而且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率都很高。

在香港,最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多与金融有关:几何图形的中银大厦、流光溢彩的汇丰银行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一期、二期)……花旗、渣打、东亚等全球排名前100家的银行中,70多家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

2011年,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招股的集资总额达到2600亿港元,连续三年占全球第一位。

金融服务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近数十年增长显著。数字显示,30年前香港金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不足7%,但到2010年已经倍增到15%。在香港所有就业人口中,金融业从业人员占6%,达22万人,他们带来的经济增值相当于每人120万港元,大大高于其他主要行业每名雇员的增值额。

香港被称为“上帝给中国人的礼物”,它与纽约、伦敦同称为“纽伦港”。这是世界金融资本24小时开市、闭市的运行路线图:香港市场-伦敦和欧洲市场-美国市场-香港市场……当美国市场闭市后,香港市场随即开市;而当香港市场即将闭市时,伦敦及欧洲市场开市了;伦敦及欧洲市场闭市后,美国市场又开市了……如此周而复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时差条件,赋予香港特殊的金融角色,令香港填补了欧美两大市场闭市之间的空隙时间,成为国际金融市场24小时不打烊营业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香港作为中间连接点,世界金融贸易会因为“晚上”而停止运作。

香港优势解码

除了金融服务业,香港,一个仅仅1000多平方公里、没有天然资源、鲜有世界级知名企业的小岛,何以在世界如此“闪亮”?

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严格的法律制度、理想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财政政策,成熟的制度,是其优势所在。如今,更多人相信,“中国因素”,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成为香港保持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很多人认为,香港始于1960年代的经济起飞,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内地不发展,自身封闭而令香港获得巨大的机遇,担当着内地与世界连接的近乎唯一的经济桥梁,令香港成为世界航运、贸易中心。而中国内地19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则给了香港发展巨大的腹地和空间。

到了今天,这一点更加明显,中央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正在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各项优势。梁振英日前承认,背靠祖国是今天香港最独特的优势。回顾回归以来的15年,中央通过“个人游”,向香港提供源源不断的旅游客源,增加服务业就业、保持消费零售市场的畅旺;通过cepa的实施,向香港开放内地巨大的市场。自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所有原产于香港地区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截至目前,内地对1734项香港产品实行零关税。据统计,cepa实施以来,cepa项下内地自香港商品进口额合计为50.4亿美元,关税优惠为28.7亿人民币。

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1%。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改革前,香港投资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2008年后,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前设立的香港投资企业,原先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按规定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

中央还从多个方面帮助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据统计,2009年至今,在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国债340亿元。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对外投资总额的65%,是在香港或通过香港完成的。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说,由于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金融平台,各种资金都在这里汇集,来自中国内地的资金占到资金市场的50%左右。

“一国两制”的安排,也提升了香港的优势。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不用向中央交税,不用负担驻军费用,同时,为维护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央政府在国际上为香港争取到诸多利益。

2007年,东盟与中日韩(10 3)各方就清迈倡议多边化及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开展谈判期间,港府提出希望以独立货币当局的名义参与10 3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一些成员国对此不赞成。为此,中央政府向其他成员国积极阐释“一国两制”政策,强调香港参与不仅不会改变10 3财金合作框架的性质,还有助于增强储备库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经过两年多的细致工作,最终各方同意香港在中国政府“一国两制”原则下单独参与储备库。

2009年2月,经合组织(oecd)在g20伦敦峰会前提交“税收透明度和情报交换”评估报告,将香港列入不合作避税港及税收情报交换未达标国家(地区)“灰名单”,并拟进行制裁。中央政府经多方面协调,成功推迟了对香港进行同行审议的时间安排,为香港达到情报交换国际标准争取了时间。同时积极推动香港修订相关立法,高标准实施税收透明度和情报交换工作,现在香港已从“灰名单”中被删除。

港新双城“瑜亮情结”

香港与新加坡当年同为亚洲四小龙,此次《报告》中,新加坡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令香港感触颇深。事实上,这两年来,香港一直在与新加坡较劲。

近年来,新加坡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来访游客,都对这个年轻的国家赞不绝口。人们称赞新加坡是世界上经商最便利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安全、廉洁的国家,也是亚洲地区最适宜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城市。

《报告》称,新加坡整体的低腐败、政府的工作高效率,以及货物市场效率和劳动力市场效率,这些都位居全球榜首。此外,新加坡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被评估为世界第二位,陆路交通、海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则位列全球第三位。

此外,《报告》还提及新加坡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为国民提供应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技能培训。

香港和新加坡相似度很高,都是地方狭小、资源匮乏。新加坡国土面积714平方公里,只及香港的三分之二;人口不到518万,比香港少近200万。但近年来,新加坡不仅人均gdp超越香港(近6万美元,香港不到3.5万美元),经济总量也已超越香港。十年来,新加坡gdp翻了一番,但香港仅仅增长四成,新加坡人均收入增长14%,而香港扣除通胀的因素,实际上录得负增长。

在多个国际机构的不同评级中,新加坡也远远超越香港:全球最受欢迎的营商环境、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位居世界第一、生活质量亚洲最高……

分析新加坡与香港的评分,香港只有在基建与金融市场发展两个方面,为全球之冠,在宏观经济发展与科技应用方面,香港的评分优于新加坡。

但是,在创新力上,香港排名为全球第26位,高等教育第22位,大学生人口占比排53位,不仅落后于新加坡,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成熟的经济体。新加坡超过香港大约不到十年时间,香港舆论常常在问,香港为什么落后了,哪些地方落后了?

笔者日前去新加坡,访问了当地一些人士,有两方面感受最深:一是他们拥有强烈的的危机感,认为国家小、资源缺乏,唯有努力上进才能在世界立足并使人民富足——这是进取的最大动力;二是他们非常爱国,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豪。以笔者所见,忧患意识、危机感和强烈的国家民族感情,是这个国家成功的重要基石。

新加坡一直在跑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可以看出新加坡与香港的差距:香港14年前提出要建世界级邮轮码头,新加坡六年前决定建邮轮码头。如今,新加坡的邮轮码头已经启用,香港的邮轮码头如今还是工地。梁振英在当选行政长官后,多次呼吁,香港不能再内耗下去,否则机会和竞争力就会丧失殆尽。

未来何去何从

当香港获评全球竞争力报告第九后,香港舆论对此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很多人困惑,认为与他们所见所识有很大落差。一些舆论指出,这不过是香港经济发展惯性使然,未来香港何去何从,还要看今天的作为。

有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前途,取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回归以来,香港只吃老本、甚至只靠国家给的优惠政策过日子,根本没有考虑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作为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城市经济体,香港过去一段时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比如产业发展失衡,经济转型缓慢等等;在社会层面上,由于贫富悬殊加大,房地产飙升致民众望房兴叹,造成民怨积累;加上泛政治化风气滋长,社会内耗不断,为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经济转型不成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香港发展面临的首个危机。

人们一般认为,香港只有两个产业,一是地产业,一是金融业。但有迹象显示,地产经济正在危及香港的竞争力,损害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中环被称为香港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云集,但中环商业黄金地段的租金,几乎在世界上“称雄”。不但一般公司负担不起,甚至连外国政府也吃不消,一些外国驻港总领事馆,如瑞典、罗马尼亚以及加拿大使馆签证处,纷纷迁往香港他处,一些世界知名的基金公司、国际投行,也不得不转战观塘、新界等地落户。坊间议论,“这种动向一旦成为趋势,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不可低估。”

2012年年中,中国社科院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首度指出香港发展不足之处,措辞尖锐,并明确建议香港要加强科技创新,改变简单的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有学者建议,香港必须走高科技的路子才能保持竞争力,否则不进则退,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一度引领亚洲经济,而如今后劲不再,索尼、松下等享誉世界的品牌,也因缺乏研发后劲而式微了。而韩国凭借“三星”叫板“苹果”,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手机出自三星,韩国还是造船大国和汽车王国,现代汽车和其子公司起亚,是全球六大车厂中最赚钱的。

有学者认为,香港应该有发展高科技的条件——资金充沛,风险投资管理成熟;高校质量高,加上近年内地最优秀的学生不断进入,具有一定人才优势;联系世界广泛,信息畅通……但是,不可否认,香港这些年是蹉跎了:错过了it行业的高速发展,错过了电子商务的快速运用;自身提出的中药港等迄今不见踪影。

最新文章

03-14

03-14

03-14

03-14

全球竞争力报告最新9篇03-14

03-14

03-14

03-14

03-14

77 3857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