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案设计(5篇)-888贵宾会

2024-03-14 09:02:45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是美丽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元日》教学案设计(5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 篇一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我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拜年、收压岁钱、包饺子、买年画、贴倒福、守岁、蒸年糕、)

2、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者需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过春节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适度回忆,并适时引导到要学古诗上来,这样使之有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3、出示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理解题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我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三元”。

5、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老师看你满脸兴奋,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过春节时每个人的心情无疑都是快乐的,让学生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诗题,这样为全诗的学习打下一个感情基调。]

二、自学古诗。

过去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说说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这节课同学们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不过今天老师提高一点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相关的资料自己读懂这首古诗,你能行吗?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说说诗歌中古人过年的习俗,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查词典以及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疑难的字词。

(4)同学相互之间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拥有自学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带着工具书、课外资料,带着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歌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是你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了。

(1)、指名读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好,这位同学把这三个生字都读正确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导字的写法,注意结构匀称,横笔画较多,写时应当平行等距。

(2)、轻声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古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质疑:屠 苏:屠苏酒

曈曈日:太阳初生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 符: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桃符”后来就是指春联。

交流: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有: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新桃换旧符

(4)、说诗意:理解了诗中疑难的字词,那么诗歌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诗意: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三、精读感悟,体会诗情诗景。

春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盼的节日,那么过春节时的气氛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热闹万分)

1、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从诗中什么地方我们能感受到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门万分的气氛。

师生交流:

(1)“爆竹声中一岁除”

你有过放爆竹的经历吗?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放爆竹时那快乐的情景。)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补充介绍: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从这我们知道喝屠苏酒不仅是为避邪,而且还为了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同时也是为了祝愿年长者更加长寿。想一想,在酒席上人们互相敬酒时,会说些什么呢?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这普照千家万户的光辉灿烂的阳光时,你看到的仅仅是阳光吗?还有怎样的感觉?这阳光还象征着什么?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那红红的春联,你有什么感受?看看书上的这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的什么内容?从这副对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过年了,你家门上都贴了什么春联?从自己家贴的春联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学生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而诗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苏酒)、贴春联,学生都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结合诗歌回忆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上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

我们从过年时放爆竹、喝屠苏酒、迎红日、贴春联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气氛,那么你能把这种快乐的滋味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同学们,古人常常以诗抒情,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结合王安石当年推行新法的政治抱负,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出他喜悦的心情呢?

师生分析讨论,重点讨论“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着重体现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过春节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而王安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则比较隐晦,学生也难以理解,因而教师直接陈述出,然后引导学生再回到诗中去体会王安石的政治理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展开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门,沐浴着和暖的春风,迎着灿烂的阳光,感受着过年的喜庆。

(1)他看到孩子们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户都在喜气洋洋的喝着屠苏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阳……

(4)他还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

看到这样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就象这和煦的春风一样正吹遍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吗?于是不由得诗兴大发,立即口占一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学完全诗后提供几个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借这些画面的表述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走近了诗人,走进了文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4、看到过年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负,诗人王安石是多么开心啊。你能把过年时欢天喜地的情景,诗人内心深外的喜悦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这么好的古诗难道不值得我们积累吗?引导生有滋有味地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读”,正是指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在读中悟诗中情。

四、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设计意图】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学完古诗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古诗的学习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元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3、阅读文章《过年的传说》。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的学习必须得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由学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关联的多篇,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年”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接着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工具书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深入理解古诗,感悟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的节日景象。最后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进行相关的知识积累。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材简析】

本诗描写了元日热闹、欢乐和*壶知道 www.huzhidao.com*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元日》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2)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会读还要会写,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说说?知道“爆”字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别写错。在书上描红(p132),提醒写字姿势。

4、让我们把生字带进古诗,一起挑战第一关(齐读古诗)。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接下来我要发出第二关挑战[出示:挑战二]。

2、引导学法:同学们,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看一看,这首诗里你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出示全诗,相机点击词语]

3、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说)是的,我们一般有三个途径解决:[出示:(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找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请教别人。]

4、现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吗?[出示诗歌]

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屠苏”、“曈曈日”、“桃符”的解释]

5、理解了重点词意,现在就请你准备迎接挑战,说说诗句的意思。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学一起讨论。

6、交流理解诗意:[出示全诗]

(1)第一句:

a、谁来挑战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b、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热闹、喜庆)指读(2人),男女分别读。

(2)第二句

a、谁来挑战第二句?(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

b、组织交流:理解“入”。这“温暖”仅仅指的是人们身体上的温暖?(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c、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指读(2人)小组读。

(3)第三句

a、谁来挑战第三句?(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

b、指导朗读:太阳给人温暖、光明与希望,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2人),齐读。

(4)第四句

a、谁来完成最后的挑战?(每年春节时人们总要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强调理解“总”。

b、说到春联,课前老师请大家回去搜集几副,谁带大家欣赏一下?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几副,我们一起欣赏[出示春联]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元日》这首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热闹、喜庆,谁能完成更大的挑战,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师引:俗语常说“诗中有画”[出示:诗中有画],诗中,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2、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同学们根据诗文,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那欢乐的情景。其实,不仅“诗中有画”,诗中还有“话”呢。[出示:诗中有话]

诗人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写作背景]

3、引导朗读: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诗,教师配乐朗读]

你能把诗人的这份美好祝福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指读,齐读[配乐]。

4、理解了诗意,我们和诗人共同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与欢快,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请大家接受挑战。[出示:挑战三]

5、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师:三关挑战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接招。

2、课堂练习:[出示:挑战四]。

3、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元日》;

2、积累辞旧迎新的诗句和对联。

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热闹、喜庆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元日》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诵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身的话解释古诗。

3.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描述现在的过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在这段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发言)

同学们非常喜欢过年,了解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写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板书课题:《元旦》。(齐读课题)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元旦”的含义。(我国古代以正月七年级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过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诗中都会写些什么吗?自身读读古诗看看。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读古诗体会含义,找出自身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班交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估计学生会对下列词语不理解:屠苏、曈曈日 千门万户、新桃、旧符。

4.一读古诗,你能自身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人们都在这一天做什么?

5.从古诗当中你能感受出怎样一种气氛?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齐读古诗。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位一起背诵。

6.在这首古诗当中你感觉哪些字对你来说记住有些困难?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互相协助,交流记字,写字心得)

教师总结讲解:

“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在写起来的时候需要注意右下局部共有5笔完成(教师示范)。

“屠”让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记住生字。

“苏”让班里姓苏的小朋友讲解给大家听。

“换”是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字,如交换、换位等,右边不能写成“央”。

“符”很简单,注意写的时候上小下大。

根据老师讲的`学生自由练习,可以选择自身认为不太好写的字多练(教师巡视指导)

7.同学们这首古诗要求大家会默写,让我们趁热打铁,在你们的练字本上默写一遍试试。

8.我们现在过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一起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三)教学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还写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老师非常喜欢他写的另外两首诗《梅花》和《泊船瓜洲》,实物投影仪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间,

凌寒独自开。 钟山只隔数重山。

遥知不是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有暗香来。 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学后选择自身喜欢的一首诗来背诵。你还知道哪一些?(鼓励学生课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诗积累。)

(四)作业设计

不论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年,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资料,下节课带来一起交流。

《元日》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

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准备:

1.歌曲《过大年》、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做成幻灯课件,用以相机随机出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播映喜庆的图片)

一、导入解题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欢快、喜庆,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听到、最常见到?[板书:过年]我们说的“过年”一般有两个时间,分别是指什么时候,谁知道?[板书:春节 正月初一(农历)元旦元月一号(公历)]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板书:第一、起始]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元旦就是公历的第一天。我们有两个“过年”,第一个“过年”就是过春节,第二个“过年”就是过元旦。小朋友们,你们更喜欢过哪一个年?(过春节)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就是过春节的喜庆场景。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就在我们的书上128页,打开书。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学生自学课文两到三分钟)(先让学生打开书,再讲要求,学生会自然地去读书,不易集中注意看清要求。如果讲清要求之后让学生打开书,效果会更好。)

2.(挂出事先抄录的这首诗),指名读,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师生共同抄写这首诗几个难写的词(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爆竹、屠苏(组词:屠杀、苏醒)、曈曈、桃符],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注意指导重点词的结构等书写要点,提醒写字时的姿势和态度。齐读这首诗。(教学时,忘记了写字指导这个环节。)

3.指名说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估计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三、借助工具书,补充资料,自学、讨论,深入理解,说得明白

1.引导学法。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2.事先没让大家预习,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帮你们初步查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一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除”的意思,就出示“除”的注解:①去掉:~害。斩草~根。②不计算在内:~此以外。~了这个人,我都认识。[除非]1.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只有:若要人不知,~~己莫为。2.表示不计算在内,除了:那条山路,~~他,没人认识。[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最后的一天。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用二~四得二。④台阶:庭~.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师问: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表示祝贺、喜庆)会读出这种感受吗?(学生在质疑时并没有提出“除”这个词,是我提出来的。从课堂实际来看,“除”这个字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计这个查字典、选条的环节了。“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这个提法会让学生联想到“年怪”的传说,我问此问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体验过年时的喜庆气氛,以指导朗读。如此问法冲淡了这种体验,应当这样问: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

第二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屠苏”的意思,则问:根据上下文,猜一猜这里的“屠苏”是表示动作,还是表示一个东西,或者别的什么。(一个东西)师追问:《新华字典》中查不到“屠苏”这个词,怎么办?(查《现代汉语词典》)师出示: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这句诗怎么理解,能从中看出什么。(三分钟左右)组织交流,(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可能有两种理解:(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这里的“四人小组研究”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前面关于“屠苏”一次的理解已经让学生经历了思考、比较的过程,学生应当已有了正确的选择。而“暖”的引申含义必须要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才能有所感悟,仅让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第三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曈曈日”,则导:“日”理解吗?(太阳)出示:曈曈:<书>①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初日~~。②(目光)闪烁的样子。师:这儿尖括号里有一个“书”字是什么意思知道吗?(表示“曈曈”这个词在平时说话中是不大用的,一般只用在写文章时。)(这是一个关于查字典的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可以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这里的“曈曈”应该选哪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里再一次把词典中的不同词条提供出来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教法上与对“除”、“屠苏”的解释有雷同之感。)(点拨:知道这里的“曈”为什么是“日”字旁了吧?)(“曈”虽然是个二类字,不需要识记它的写法,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在理解它的意思时自然地结合它的字型点拨一下,有利于对它的意思的理解。)“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光亮而温暖的太阳)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师指导读:要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新桃”、“旧符”的意思,则告知: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分别用了“桃符”这个词中的一个字代表这个词。(其实,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虽不需要点出“互文”这个名称,但需要讲清楚它的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积累间接经验。)那么,“桃符”是什么东西呢?出示:

桃符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tú)、郁(yù)垒(lěi)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木板刻制神荼、郁垒的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板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hàn)林学士辛寅(yín)逊(xùn)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10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第一句的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的意思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10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4个字巧妙地嵌(qiàn)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春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春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孟昶的这副春联是公元964年写的,史书中有记载,所以保留下来。它离今天已经1300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这段文字太长了,有许多词不够常见。另外,教学的方式又一次和前面相同。)

师问: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也可以说: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3.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春联

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我们来欣赏几幅,看看它们分别适合贴在什么地方。出示: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

勤奋学习争三好,刻苦钻研登高峰

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这一幅幅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几幅春联的意蕴,感悟民俗文化的美妙。同时也是为朗读指导奠定情感氛围的基础。)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过元日,也就是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很有代表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出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4.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情

师引导: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南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师:此时,他写这首诗还有什么别的用意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象春风浩荡,势必除旧布新,迎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尽管看了王安石简介,知道了这首诗是在他任宰相不久后所写的,也难以体会到这层意思。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决定的。)师小结:这是一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搜集关于过年(春节)的习俗,在学校举办一个春节习俗展。

最新文章

03-14

03-14

03-13

03-13

《元日》教学案设计(5篇)03-14

03-14

03-14

03-13

03-13

相关文章
41 3093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