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8贵宾会-永信贵宾会>方案>

智能教育永信贵宾会的解决方案(最新6篇)-888贵宾会

  • 发布时间:2024-01-16 09:18:45

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智能教育永信贵宾会的解决方案(最新6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能教育 篇一

关键词:移动智能学习;智能教育;远程教育;应用

一、移动智能学习的主要特征

移动智能学习系统作为网络学习方式的发展和创新,它必然与网络学习方式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它是网络学习技术的发展和拓展。移动学习由于受移动终端技术的影响,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从传输方式的角度来说,网络学习方式主要以web方式为基础进行传输,而移动学习只采用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传输;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来看,网络学习虽然有着较大的自由,但是仍然受上网条件的限制,而移动学习同样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其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只要有移动信号的地方都能进行学习;从学习资源的角度来看,网络学习方式的学习资源格式更加丰富多样,如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而移动学习容易受学习终端流量与屏幕大小的限制;在互动方式方面,二者都具有丰富多彩和方便快捷的特点;从学习范围的规模方面看,移动学习比网络学习方式更加微观化。

二、在远程教育中有效使用移动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重要意义

1.能够使学生更加富有激情地参加学习活动

现阶段,我国的远程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即便是一些有着极大教育意义的国家精品课程,学生仍然对其保持着角度的兴趣。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很难提升其教育质量。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受学习条件限制、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等。而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这种限制。据调查结果表明:在2013年我国网民的数量多达6.18亿,在这个巨大的基数面前网民数量仍然保持良好增长的势态,手机依旧保持首要的终端地位。在2013年中,手机网民占所有网民总数的73%,远远超出其他上网设备的使用人数。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为远程教育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随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现阶段,wifi的迅速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都为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和社会,人们可以使用手机qq、微信等通信手段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更可以使用移动智能教育平台进行远程教育,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学习问题和感悟。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引导人们合理地进行娱乐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把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到远程教育中来。我们必须从娱乐应用中吸取经验,来提升移动智能教育平台的吸引力,使学生投入到远程教育中来。

2.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远程教育中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缺乏师生互动,使师生之间交流分离,而这种分离又使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情感的疏离。这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助和孤独,从而感觉不到集体的力量,因此,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是放弃继续学习。然而,现阶段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利用移动智能学习,无论地点相隔多远,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可以借助文字、发送语音、视频等方式及时进行互动和沟通,也可以进行群聊,有效地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在移动终端的世界里,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人生理想或者人生感悟,可以交流学习经验或者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会积极地进行回答。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亲密的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们的友谊,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去学习的,而不是被迫学习,从而让学习变成一种令人感到快乐的活动,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远程教育,从而实现一种良性的循环。

3.能够不断完善和健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我国很多地方已经针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行较多的探索,并且也取得一些成果。例如,有的地方建立起以手机短信为基础的移动学习平台,借助短信互动交流的方式来为移动学习服务。有些学校在对外开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时的需求和问题,利用移动学习的设备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起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这些研究的成果都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时的需求,但是我们目前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移动智能手机上网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例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购票、观看以及下载视频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应用中吸取经验,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能够不断完善。学生也可以借助手机进行网上报名、注册、预定课程、学习等环节。

4.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必然会带来远程教育的全面革新。参与远程学习的学生来说,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一本教材就能够进行学习,有效降低学习成本。如果我们将书本教材变成一种数字化资源,那么我们就仅仅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学习。现阶段的远程教育,针对一本教材可能配备相当多的辅助教材,例如,教材辅导书、教材视频资源和文字资源等,这些内容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没必要提供这么多的系统资源,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才是关键。在移动无线网络教育平台中,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身心状态,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三、移动智能学习平台在远程教育中的有效构建

1.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的结构设计

现阶段,移动智能学习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因此,就对其系统的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远程教育中的移动学习必须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远程教育体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在远程教育中构建移动智能学习系统,必须重视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的结构设计。首先,在进行结构的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粹的课程教学资源,应该与更多的网络教育资源相结合,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为远程教育用户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课程,使用户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其次,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系统结构的设计,必须与多种子系统相结合,其中包含课程学习系统、教务系统以及成绩考核体系等方面,要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教学服务和资源,让学生体会到真实课堂的感觉。最后,移动智能学习平台必须允许使用各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的应用必须保证能够与其他应用共存,不能出现冲突,从而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2.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

在对移动学习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其功能的设计。现阶段,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以及软件应用技术都发展得相当迅速,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的构建作为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它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获得教师的认可,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符。对移动智能学习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之后,在投入应用一段时间之后,应该使人们产生继续使用的想法,而不是对其保持短暂的兴趣。远程教育中的移动智能学习系统应该最大限度地展现其学习内容方面的特点,在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完善的同时,也应该建立更多的学习服务系统,这样就能使教师和管理者更加便捷地参加教学与管理活动。从模块分类的角度来讲,移动智能教育平台应该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因为移动智能学习平台与网络教学方式的功能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对移动智能学习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时,应该更加重视对其移动性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将移动通信信号的局限性等方面纳入考虑范围,把一些需要消耗较大流量的内容交给网络教育平台来完成,例如,上交作业、论坛交流互动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等活动。

四、移动智能教育平台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1.通过移动智能学习平台进行自主选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学校课程的安排非常固定,学生们在选课方面就会缺乏自主性,所以这就导致有些偏科的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提升其学习成绩。为了打破这种教育的局限性,远程教育中的移动智能教育平台为学生专门增添了自主选课的功能。首先,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和个性特点,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来选择课程,并制定适合其现阶段学习的课程和讲解习题。此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尽量多选一些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其次,学生在借助移动智能学习平台进行选课的同时,学习系统可以依据学生在注册时所填写的成绩、兴趣等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些合适的课程作为学生选课时的重要参考,使学生能够选出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移动智能学习各个环节的安排

移动智能教育平台在远程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以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效果为目的,因此,对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前的教学经验和现阶段的移动学习系统的使用状况来看,课程的学习增加更多的功能和技术,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网页的设计”课程为例,其移动智能学习主要由课程信息公告、课程学习、学习任务以及在线提问等四个主要的环节组成。首先,课程信息的公告主要就是向学生提供本课程的一些教学动态,以便于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其次,课程的学习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音视频、文字等课程学习资源,但是由于这些内容可能会消耗较大的流量,所以建议在有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使用,学习任务这个板块主要用来提醒学生近期内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等;最后,就是在线提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答疑解问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与学生和教师及时地沟通,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

3.对移动智能学习系统的反馈与评价

远程教育中的移动智能学习平台属于虚拟学习系统,在学生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得到有些人的肯定或者否定,或者是在一些学习活动中,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除了不断推动移动智能学习平台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不断对移动智能学习系统进行完善的工作之外,还应该积极搜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反馈和评价,并且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从而使移动智能学习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使远程教育的竞争力进一步地提升。在对移动智能学习系统的反馈与评价方面,应该从课程设置、功能设计以及系统使用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从而对移动智能学习平台做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使系统的功能有效地改善。此外,学习者通过对学习课程的学习,获得亲身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构建起自身的认知结构,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五、结语

从现阶段移动智能教育系统的应用结果来看,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不受学习实践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课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促进移动智能教育平台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利用最新的移动终端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对移动智能学习系统进行更新,使其能够不断完善,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2]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3]桂清扬.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3(2).

[4]郑炜,厉毅.移动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5]王玉芳,张玲.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9).

[6]姚巍,林文婷.3g技术条件下的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0(9).

人工智能与教育 篇二

【关键字】人工智能;教育;进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18―03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其长期目标是实现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1]从脑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能的本质可以说是通过后天的自适应训练或学习而建立起来的种种错综复杂的条件反射神经网络回路的活动。[2]人工智能专家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构造一个可以模仿人脑行为的系统。这一研究一旦有突破,不仅给学习科学以技术支撑,而且能反过来促使人脑的学习规律研究更加清晰,从而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论。[3]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工智能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也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其研究成果已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领域进行的,其主要研究领域有: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4]目前,在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与活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专家系统、机器人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人工神经网络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下面就这些领域进行阐述。

一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某个领域中一个或多个人类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解决那些需要专家决定的复杂问题。[5]专家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知识库,用于存储某领域专家系统的专门知识;综合数据库,用于存储领域或问题的初始数据和推理过程中得到的中间数据或信息;推理机,用于记忆所采用的规则和控制策略的程序,使整个专家系统能够以逻辑方式协调地工作;解释器,向用户解释专家系统的行为;接口,使用户与专家系统进行对话。近几十年来,专家系统迅速发展,是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广泛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军事、石油化工、文化教育等领域。

目前,专家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与活跃。专家系统的特点通常表现为计划系统或诊断系统。计划系统往前走,从一个给定系统状态指向最终状态。如计划系统中可以输入有关的课堂目标和学科内容,它可以制定出一个课堂大纲,写出一份教案,甚至有可能开发一堂样板课,而诊断系统是往后走,从一个给定系统陈述查找原因或对其进行分析,例如,一个诊断系统可能以一堂cbi(基于计算机的教学,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课为例,输入学生课堂表现资料,分析为什么课堂的某一部分效果不佳。在开发专家计划系统支持教学系统开发(isd)程序的领域中最有名的是梅里尔(merrill)的教学设计专家系统(id expert)。[6]

教学专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如知识水平、性格等),以最合适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其特点为:同时具有诊断和调试等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已经开发和应用的教学专家系统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acsyma符号积分与定理证明系统,我国一些大学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物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及聋哑人语言训练专家系统等。[7]

目前,在教育中,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更多的集中于远程教育,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专家系统构造的智能化远程教育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具备某学科或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生成自己的提问和应答; 能够分析学生的特征,评价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补救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教学。[8]目前应用于远程教育的专家系统有智能决策专家系统、智能答疑专家系统、网络教学资源专家系统、智能导学系统和智能网络组卷系统等。

二 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是人工智能研究是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基础理论与方法、机器人设计理论与技术、机器人仿生学、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技术、机器人操作和移动理论与技术、微机器人学。[9]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机器人是以 “示教―再现”方式进行工作;第二代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感觉装置,表现出低级智能;第三代机器人是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治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目前开发和应用的机器人大多是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研究和应用逐渐由工业生产向教育、环境、社会服务、医疗等领域扩展。

机器人技术涉及多门科学,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很多国家已经将机器人学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在孩子中普及机器人学知识,从可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角度,为本国培养机器人研发人才。[10]在机器人竞赛的推动下,机器人教育逐渐从大学延伸到中小学,世界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已把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之中,我国许多有条件的中小学也开展了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在作为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培养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载体与平台,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计算机和网络,教学资源单一,缺乏前瞻性。教学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先进的教学资源。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教学机器人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在中小学较为常用的教学机器人有:能力风暴机器人、通用机器人、未来之星机器人、乐高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中鸣机器人等。

三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要使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的学习行为,自动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巧,[11]其研究综合应用了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逻辑学、模糊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机器学习的方法与技术有机械学习、示教学习、类比学习、示例学习、解释学习、归纳学习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等,近年来,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是发展最快的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自动获取新的事实及新的推理算法)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对机器学习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人类学习的机理和揭示人脑的奥秘。[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机器学习研究的深入,机器学习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各种学习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将连接学习用于图文识别,归纳学习、分析学习用于专家系统等,大大推动了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在建构适应性教学系统中,用机器学习与朴素的贝叶斯分类器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有较高的准确率[13]。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和推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重用过去人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已经出现了基于cbr的图形仿真教育系统,并且,针对个体特征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也有所突破。[14]另外,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生物医学、金融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成功应用,不仅给机器学习注入新的生机,也为机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前景。

四 自然语言理解

自然语言理解就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以实现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一个能够理解自然语言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看起来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有上下文知识以及根据这些上下文知识和信息用信息发生器进行推理的过程。[15]自然语言理解包括口语理解和书面理解两大任务,其功能为:回答问题,计算机能正确地回答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文摘生成,计算机能根据输入的文本产生摘要;释义,计算机能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型来复述输入的自然语言信息;翻译,计算机能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由于创造和使用自然语言是人类高度智能的表现,因此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也有助于揭开人类高度智能的奥秘,深化对语言能力和思维本质的认识。[16]

自然语言理解最早的研究领域是机器翻译,随着应用研究的广泛开展,也为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由mit研制的指挥机器人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shrdlu就可以接收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回答关于桌面上积木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对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也促进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计算机语言设计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希赛可”网络智能英语学习系统,这个基于网络的“人-机”语境的建立,突破了普通英语教师和传统的单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所能具备能力限制,也比建立于网络的“人-人”语境更具灵活性,可以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支持,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将用自然语言进行的人机对话系统应用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上,在国际上也是一种创新。[17]

五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在对大脑的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模拟生物神经元的某些基本功能的元件(即人工神经元),按各种不同的联结方式组织起来的一个网络,其目的在于模拟大脑的某些机理与机制,实现某个方面的功能,例如可以用于模仿视觉、模式识别、声音信号处理、控制、故障诊断等领域,人工神经元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18]人工神经网络有两种基本结构:递归(反馈)网络和多层(前馈)网络,两种主要学习算法:有指导式学习和非指导式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从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行为出发,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存储和处理、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特别适合于处理需要同时考虑许多因素和条件的、不精确和模糊的信息处理问题,[19]这使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目前已经开发和应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30多种。人工神经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大多是与教学专家系统相结合,以此来改进教学专家系统的性能,提高智能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问题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在学校管理中也得到应用,例如采用误差反传算法(bp)的多层感知器已应用于高校管理之中。

六 分布式人工智能(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ai)

分布式人工智能是分布式计算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结果,研究目标是要创建一种能够描述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精确概念模型,主要研究问题是各agent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包括分布式问题求解和多agent系统两个领域。[20]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一般由多个agent组成,每个agent又是一个半自治系统,agent之间及agent与环境之间进行并发活动并进行交互来完成问题求解。[21]由于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并行、分布、开放、协作和容错等优点,在资源、时空和功能上克服了单智能系统的局限性,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agent和多agent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引入agent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系统的智能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并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教育。目前,agent和多agent技术多用于远程智能教学系统,通过利用其分布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提高网络教学系统的智能性,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实现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动态跟踪,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创造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网络教学软件中应用agent技术的一个典型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开发的教学adele(agent for distance education - light edition) [22]。agent技术在网络教学软件中取得的良好效果,促进了研究者对分布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从人工智能的应用趋势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扩展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人工智能与其他先进信息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已经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效的融合,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度提供了有力的888贵宾会的技术支持,而引起教育技术界广泛关注。[23]例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智能教学系统的教学效果;与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和改进远程教育的智能性。二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领域间的集成。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领域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它们可以通过集成扩展彼此的功能和应用能力。例如自然语言理解与专家系统、机器人的集成,为专家系统和机器人提供了新的知识获取途径。三是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它们是传统人工智能的延伸与扩展,这些新领域有分布式人工智能与agent、计算智能与进化计算、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以及人工生命等[24],这些发展与应用蕴藏着巨大潜能,必将对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技术发展不断发挥着引导教育技术研究的作用,一种新兴技术的出现总是会掀起相应的研究热潮, 引发对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探讨、评价以及与传统技术的对比。[25]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交叉的前沿学科,虽然在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争论,但从其研究成果与应用效果来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史忠植,王文杰。人工智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

[2][11][18][19]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丛书编辑委员会,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十万个为什么(8):人工智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189,78-79,84.

[3] 任友群,胡航。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07,(5):1-5.

[4][21] 蔡瑞英,李长河。人工智能[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13.

[5][12][15][20][24] 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研究生用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14,19-20.

[6] [荷]山尼•戴克斯特拉,[德]诺伯特•m. 西尔,[德]弗兰兹•肖特,等。任友群,郑太年主译。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2册:解决教学设计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7.

[7] 任友群。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2-43.

[8] 路利娟。应用专家系统提升现代远程教育的智能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2):79-80.

[9] 陈恳,杨向东,刘莉等。机器人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10] 关注机器人幼儿教育――访鲍青山博士[db/ol].

[13] 柏宏权,韩庆年。机器学习在适应性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7(4):76-79.

[14] 杨健,赵秦怡。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3):710-712.

[16] 自然语言理解[db/ol].

[17] 贾积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远程教育应用探索――“希赛可”智能型网上英语学习系统[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2):26-29.

[22] erin shaw, w. lewis johnson, and rajaram ganeshan, pedagogical agents on the web[db/ol].

人工智能与教育 篇三

学会先行

200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caa卜9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史上留下了两个历史性的贡献:一是大会接受了时任中国人丨:智能学会副秘书长的韩力群教授等学者提出的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逐步建立本科专业的建议,并由钟义信理事长提议将该新专业的名称确定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二是大会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王万森教授任主任),并把筹建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任务交给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2002年12月13日,由中国人t.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第届全能科学4技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h开,这次大会在认真研究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向全国高校发表了“加快矜能科学4技术学科发展的建议”,该建议也被称为“锊能科学~技术北京宣言”,在国内部分髙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ff先驱的北京大学智能科学技术系,其“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设置申请,分别于2003年10月26日、11月26日和12月5日通过了专家论证组、学部和学校评审,并于12月15日前报到教宵部备案,同年年底权教育部备案通过。

自2004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首届学生入学至今,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已经走过了九年的不平凡历程。截至2013年3月,全国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该专业的院校已达24个。并且,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已被正式列入教育部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的专业代号为080907t。北京大学的“一大基础,三个核心”;中南大学的“精品工程建设”;北京邮电大学的“意识-情感-理智三位一体理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入手”;重庆邮电大学的“以智能技术的前沿性 信息处理和系统的跨学科性作为专业特色”;武汉工程大学的“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大连海事大学的“结合学校行业特色规划培养目标”;上海理工大学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融合";以及各高校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等方面的经验等,都是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选择了一条将国外引进与自身提高相结合的道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优秀创新团队,采取的是国内外引进和国内外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办学方法。其他髙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有效建设措施。就全国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而言,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较高。这一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十余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以其对我国智能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以倡导、协调、推进、创新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为宗旨,在开创、引导、发展、繁荣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先后组织了18次各种类型的活动,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活动平台。例如,面向全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全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暨教学研讨会”;面向全国智能科学技术学科、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华为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大赛”等。

在这些平台,对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对我国智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绩虽然可喜,前路依然漫长,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尽快完善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整体特色、凝练特色专业方向;加快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实验教学大纲;进一步汇聚高水平师资队伍等,具体表现在一级学科增设、专业规范确定、实验平台设置、实训基地建立、教材编写规划、教学资源建设上还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智能教育 篇四

1、智能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善于理解别人,是以感知和区别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为基础的,包括在小组里与他人合作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顾问、成功的教师、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这种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涉及多个智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智能教育 篇五

关键词:国防教育 智育功能 注意的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1 国防教育有利于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国防教育的智育功能,还表现在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在高等院校中存在着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考取大学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良好的,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入学1~2年后,相互之间就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表现为:⑴稳步上升;⑵波动不定;⑶急剧下降。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差异大,即非智力因素形成的障碍直接影响了智力的发展,这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国防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军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抑制和克服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不良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国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这有利于克服思想及智力障碍对学习的不良影响;其二、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即紧张又艰苦,它使大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练,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这有利于克服意志障碍对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其三、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所具有的整体性,相互性,一致性,使大学生们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进而有利于克服人格障碍对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四、军事教育,特别是军训中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和纪律要求,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有利于克服行为习惯障碍对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之,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在提高思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智育的不断发展。

2 实现国防教育智育功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防教育以其特有的教育方式,在高等院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与关注。但真正实现军事教育的智育功能并达到育人的目的,首先是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军事教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军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提高对大学生军事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军事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军训,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落实国防教育的具体形式,这项赋予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它不仅是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把军事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全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加强领导,是搞好军事教育的关键。军事教育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为此,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和组织机构,并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系统。各级领导都要关心这项工作的开展,经常深入到工作第一线,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齐抓共管,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搞好大学生军训工作

军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搞好军训工作,首先要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骨干力量的配备。军训工作的实践证明,校内参训干部和承训官兵的素质高低,人数多少,直接影响着训练的质量和军训的效果。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第三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军训氛围。这方面一是要加强管理,严格制度,一切按照条令的要求,不搞特殊化;二是军训期间,要坚持集中就餐,集中住宿,强化管理,让学生全面体验军训生活;三是要根据大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快的特点,抓住训练的难点和重点,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四是要坚实持开展会操、讲评、评比、评优等制度,调动训练的积极性;五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军训工作,表彰好人好事,激发训练的热情。第四要坚持训教结合,处理好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切实加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训练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合理地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并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优良传教育、形式任务教育、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教育等,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军训的各个环节,以保证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2.3 抓好学科建设,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已经摆到了重要位置,有的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协调发展;其次要培养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学术梯队,改变目前在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不适应、不合理等现象,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三是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内容新,结构合理、门类适当的,符合国防教育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四是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深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确立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加强教材建设,努力使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适应学校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需要,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

人工智能与教育 篇六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教育应用

一、前言

当前的人工智能虽然还不够完善但其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其具有了超强的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在个人以及人工智能较量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一直都是处在领先的地位,为此可以利用到人工智能来促进到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相关概念阐述

人工智能又称ai,是模拟物种智能应用的技术实现和科学。机器智能的科研市场领域包括各种图像和语言结构的快速识别,以及使用语言直接处理和服务机器人。它不仅相当于人类行为的智能,还可以系统地模拟物种的思维,并将在几年内超越历史上的物种。在未来,机器人不断学习,以使仿人机器人模仿人类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获得新的各种知识,智能机器人的学习过程更快,可以实现对海量综合数据的深入分析。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而且具有独特且更快的信号传输速率。许多科学家有能力超越人类自身。在深入思考核心问题时,实际上,很多人因为机器人是人类设计的,所以不可能超越人类的历史,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具有集成的学习功能,因此这种可能性将变得非常大。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继续学习技术的能力,没有人能够预测学习数据后的整体智能水平。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机器人学习的适切性

在当前的文化和教育生活环境中,由于智能教育的兴起,大数据情境系统功能可以为学生综合分析和选择各种类型的信息,从而重用具有潜在影响的知识可以促进智能教育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继续学习,但借助计算机来分析综合数据,例如,以完全掌握规则并进行非常有效的分析和预测。可以看出,机器人正为人类智能教育而学习更有益。在教育中,信息化的进程在今天的时代,智能教育无疑已经成为吸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将学习与先进技术核心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法有很多。人工智能机器人必然会给文化教育生态系统带来帮助。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的方式很多,学校教师可以提高和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学生也可以赢得符合自身市场需求的学习服务,这有助于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四、人工智能视域下机器人学习的应用创新研究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机器人学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大数据在教育相关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业务前景。人工智能机器人持续学习的应用可以帮助一些学生实现相关知识与数据之间的联系。

(一)机器人学习与教育之间的融合仅从当前的现象来看,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核心技术,而了解该技术的人也不了解教育,这很容易导致无法在教育与核心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因为技术研发人员不了解教育,所以不能从教育的多个角度审视开发过程,优秀的教师也不能从技术角度回应数据的全面发展。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机器人应该深入地整合到学习和教育中。组织技术实施和教育核心领域的相关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使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能够更充分地认识到技术研发和生产人员的过程。

(二)机器人学习在学习场景方面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因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呈现出明显的趋势。然而,随着学校教育核心领域的许多专业学科的介入,对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当你开始学习同一个主题时,需要在同一个应用程序中逐步建立不同的场景。这对机器人来说更难在未来继续学习,但也是最值得创新的。仿人机器人普遍对大量综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每个学习内容主题的特点和各部分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更有针对性的基本教学方法,提高同学教育的速度和效率。

(三)机器人学习对于智慧环境创新方面的应用首先,由于文化教育市场中的数据种类繁多且缺乏正常秩序,这也增加了在大型集成数据系统中分析和处理文化和教育数据的难度。其次,在随后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遇到数据隐私问题,如何保护数据隐私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教育的相关领域,大综合数据的后续处理以改善文化教育和质量,并确保在教育中最终数据的合理使用,必须在许多方面进行协调与合作,从而促进共享的合法性。最后,必须有效地确保可以长期保持教育中的数据情况并实现流程标准化。有可能实现最终数据的统一,这将大大降低全面数据交换的总体成本,并努力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数据的最终数据主要是由于目标学生的地区差异,以满足同一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同需求。

66 47726
网站地图